病史信息:
基本信息:
男性, 70岁 。
疾病描述:
1、2023-2-10上海某医院行右肺中叶切除手术,大小约2.7*2.1cm。术后病理右中肺IAC,实性60%、微乳头10%,另见一AIS,非粘液性; 因未见淋巴结转移及支气管切端未见肿瘤累及,诊断为1A3期,无需术后辅助治疗。剩余双肺多发磨玻璃灶随访观察。
2、2023-10-8北京某医院介入科,左上肺消融1个灶大小约2.2*2cm。2023-10-11右肺上叶消融一个病灶大小约1.5x1cm。因患者肿瘤最大者为右肺中叶切除的肿瘤,故定义为多原发肺腺癌1A3期。无需术后辅助治疗。剩余双肺多发磨玻璃灶随访观察。
3、医生诊断建议:右肺中叶术后。左肺上叶mGGO及右肺上叶结节微波消融术后改变,追查。余双肺多发磨玻璃灶均考虑为早癌,但因肺功能和年龄问题,无法全部处理肺内所有结节,建议随访观察,将来如果某病灶有明显进展在考虑处理。 画红色圈的这张ct图片这次复查增长了,在北京看了两位医生。一位认为炎性的可能性大,建议口服消炎药半个月,再等半个月,重新复查ct 。另外一位医生建议穿刺。
既往病史:
手术:23年2月10日,胸腔镜右肺中叶切除+纵膈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10月7日-10月12日北京某医院介入科,右肺上叶病灶消融+左肺上叶病灶消融。左肺上叶穿刺取组织做病理,病理显示:腺癌伴显著退变。ctc检测:外周血中检测到循环肿瘤细胞。


上面是右中叶手术的病理以及基因检测结果。
希望获得的帮助:
最后一次ct提示有两个结节增大,医生认为变化大贴近胸膜的结节可能是炎性的,建议口服消炎药2周,在等两周后复查,患者现在正在服用希刻劳。同时预约了4月21日的CT。请主任根据我父亲的情况给出一个最佳的治疗方案。
影像展示与分析:
先来看结友提供的2023年5月时的影像:










右下叶小磨玻璃结节伴空泡征,考虑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可能性大。
再来看2024年2月复查时主要的病灶:






左下叶近斜裂的也与前面的差不多。
再来看2025年3月复查时最重要的几处:





左下近斜裂病灶与前相仿。
我的意见:
你这样的情况是目前最为棘手的,因为单个病灶讲,似乎都只能分到早期,但病灶实在多,而且还不断会长新的,切又切不光、消融或立体定向放疗也对肺功能有损害,而化疗或靶向治疗本来是用于中晚期的,显然似乎也不是很好的适应证。但我想既然机体如此容易长肺癌,而且多是混合密度,病理大概会是浸润性或部分微浸润性腺癌可能性大,坐等也不是办法。我们后面治疗处理的目的都应该围绕如何减缓病灶的发展、减少对机体的危害,从而延长生命来考虑。那么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全身性的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以及中药治疗;局部的手术、消融以及立体定向放疗。我们来看手术显然不行,太多,没办法都切掉,只能切除风险最大的;消融或立体定和放疗可以处理相对风险较大的,但次数太多显然也不太可行。全身性治疗中,化疗不可持续,而且效果有限,显然不能首选;中药不确切,但可试试,万一能长得慢点呢?中叶标本基因检测后没有靶向药,但其他病灶是否有并不一定是一样的,或许会有也是可能的;PD1的检测没有看到。再回到你的病灶的影像上来看,在两肺那么多病灶均考虑肿瘤的情况下,25年3月蓝色这两处有所进展的显然不能轻易认为是感染,而是肿瘤进展。那么目前的两肺病灶有没有风险已经很高,不处理马上就会转移的呢?除了已经消融的两处,其他的仍是磨玻璃为主,也就是说大概率仍是贴壁型或腺泡型的且为早期的可能性大。个人倾向:1、先3-4个月复查随访;2、可以试服中药,消炎药估计不会有效果的;3、当某个病灶进展到实性成分出现并实性占比达到约25%时(指南中25%以下可楔形,基本不会转移),微创切除此病灶(重点是左上舌段方形红色框下来这处),送病理检查以及免疫组化、基因检测、PD1检测等获取全面信息;4、依病理及基因检测等结果确定后续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方案,从而延缓其他病灶的进展;5、全身治疗也可以视多个病灶均进展且又无法手术或其他局部治疗措施时再实施,能消融或SBRT时优先仍选局部治疗措施也是可选方案。意见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