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科技浪潮的驱动下,大模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在医疗领域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更深刻改变着多个细分行业的发展格局。
然而,在产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同质化、落地难、通用能力不足、成本高等现实挑战,尤其在高度依赖机器操控和海量信息数据分析的医学超声影像学领域,许多大模型产品仍局限于单一部位或特定病种的辅助诊断,难以满足复杂临床场景下的全流程智能支持的需求。
针对这些核心难题,近日,逸超医疗(ESI)在中华医学会第三届超声青年医师学术会议现场,正式发布全球首个超声医学通用大模型——Dolphin-V1.0。
据悉,这一超声智能体由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牵头,逸超医疗携手海豚智能联合研发。该成果的发布不仅标志着我国智能超声的临床应用实现了关键突破,更为“产学研医”深度融合、协同创新提供了生动例证。
01
Dolphin-V1.0全球首发!采集速度提升200倍
医学影像,是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落地最为成熟的医疗场景之一。在超声技术持续迭代升级的浪潮中,Dolphin-V1.0凭借四个核心维度的创新,不仅攻克了传统超声系统长期存在的性能瓶颈,更重新定义了行业技术标准。
具体而言,一是超高速数据采集。Dolphin-V1.0以基于千卡GPU大算力融合平面波超声平台,实现8G/S数据传输与25000帧/秒的采集速度,较传统系统提升约200倍;二是智能人机交互。首次在超声系统上实现人机双向智能交互,通过语音指令、手势识别及实时反馈系统,提升操作效率;三是影像增强系统。依托超宽频带与智能运算协同,显著提升影像辨识度;四是高精度定量测量。组织硬度量程最高达1210KPa,为大模型提供宽域的生物标志物数据资源。
尽管当前行业里各色通用大模型的能力日益精进,但要想真正落地临床,场景突破与数据攻坚仍是必须跨越的“最后一公里”。对此,Dolphin-V1.0已率先构建起数据壁垒,拥有一个覆盖全身、包含超百万例标注数据的多模态超声数据库。在算法创新层面,该系统采用SFT + R1混合训练范式,成功实现疾病特征的跨模态关联。
基于上述优势,Dolphin-V1.0最终构建起一套从数据采集到临床反馈的全周期AI训练系统。更重要的是,Dolphin-V1.0能够借助真实场景数据进行迭代升级,不断优化自身性能,预计在两年内可覆盖80%的超声诊断场景,成长为“可进化的超声大脑”。
数据显示,Dolphin-V1.0在小儿肺炎筛查、颈动脉斑块风险预警、心脏射血分数预测等场景中,初步诊断准确率已超90%,并将随着部署单位的增加继续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其内置的“智能教学”模块,可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实时生成操作指导、病例解析及模拟训练。
逸超医疗创始人兼CEO勒斌强调:“Dolphin-V1.0的突破正是在于认知能力,其通过多模态数据自适应解析、深度学习,不断升级迭代,可以模拟专家思维路径,为临床医生提供动态、精准的诊断建议,有望改变超声医学的工作模式。”
据介绍,Dolphin-V1.0将部署于全球最快速平面波超声设备ePascal东风系列机型,推动超声影像技术从“影像辅助诊断”迈向“智能体诊断”的全新时代。
02
110余家三甲医院携手,MUSE-UA正式启动
在此次学术会议上,除超声智能体Dolphin-V1.0的全球发布外,还举行了“超声智能体多器官多中心医工融合科研项目(MUSE-UA)”的授牌启动仪式。
“MUSE-UA”是全球首个“超声智能体”通用大模型项目,由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领衔发起,逸超医疗与海豚智能为其提供技术支持。
在此医工融合科研项目中,全国110余家三甲医院围绕心脏、肝脏、肾脏、妇产、甲乳、血管等多器官关键临床领域,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研究,致力于探索这一全球首发的超声通用大模型在医学领域的深度应用与转化,旨在显著提升超声医学的精准性、效率性和可及性。
活动现场,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梁萍教授、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主任兼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教授等学会领导及常务委员亲临现场,为全国110余家三甲医院代表授牌。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主任 梁萍教授
“超声智能体多器官多中心医工融合科研项目(MUSE-UA)”授牌仪式
回顾超声医学的发展历程,“MUSE-UA”作为超声医学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里程碑,它不仅标志着中国顶尖的超声力量形成研究合力,推动Dolphin-V1.0超声智能体的临床应用与科研探索,向纵深发展,更为全球超声医学领域提供了可借鉴的智能化发展范式。
站在人工智能与超声医学“双向奔赴”的起跑线上,“MUSE-UA”作为医工融合的超级引擎,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围绕“服务临床、服务患者、服务科研”的核心定位,为超声医学的智能化革命注入动能,让技术创新真正扎根临床土壤、惠及万千患者。
短期目标方面,“MUSE-UA”聚焦于“提质增效,规范诊疗”——通过加速推进超声检查流程的智能化升级,力求实现四大“实时”突破,显著提升检查效率,从而推动超声质量向标准化、同质化发展,让患者享受到更快捷可靠的诊断服务。
1. 实时比对:AI辅助快速匹配标准切面影像与当前检查结果;
2. 实时诊断:智能识别病灶并提供诊断建议;
3. 实时报告:自动生成结构化报告初稿,大幅压缩报告时间;
4. 实时质控:即时评估操作规范性与图像质量并反馈。
远期愿景方面,“MUSE-UA”将以“赋能科研,攻克难题”为方向,依托百余家三甲医院构建的多器官、多中心联网研究平台,释放更大潜力。
1. 加速精准诊断:通过海量真实世界数据训练,让智能体掌握复杂及罕见病的精确诊断能力;
2. 构建全景视图:打破单一检查局限,智能关联 CT、MRI、检验报告等多维度结果;
3. 整合全球知识:筛选互联网权威信息与最新研究,为医生提供全面决策支持;
4. 破解临床难题:成为疑难病例诊疗的重要辅助,通过多维信息分析为精准诊断提供关键依据,助力整体医疗水平提升。
03
“产学研医”高效协同,实现闭环价值最大化
“MUSE-UA”项目启动与Dolphin V1.0发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医学思维、诊疗模式乃至医患关系的重塑。此次110余家三甲医院的深度参与,将为研究提供了丰富数据与权威支撑。同时,在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的引领下,逸超医疗、海豚智能也将其多年积累的研发成果,转化为可复制的临床工具,最终形成可持续创新闭环。
未来,“MUSE-UA”项目将以重塑超声工作流程为支点,全面提升医生效率与患者体验;以统一质控标准为抓手,整体拉高全国诊断水平;以多中心大数据与AI协同为引擎,催生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突破性科研成果;最终面向临床一线,持续输出攻克疑难疾病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实现“数据—算法—临床”闭环价值的最大化。
超声AI浪潮已至,超声智能体这一里程碑项目,将为中国超声医学及整个医疗健康领域带来深远变革,值得我们共同期待。与此同时,作为超声设备领域的领军企业,逸超医疗也将继续深耕人工智能赛道,以“AI+超声”为主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构建覆盖研发、生产、临床与教育的全场景解决方案,在支撑Dolphin-V1.0实际应用效能的同时,也加速行业的智能化变革。
如果您想对接文章中提到的项目,或您的项目想被动脉网报道,或者发布融资新闻,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近
期
推
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