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半夏泻心汤在胃肠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2025年6月26日
胃肠道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癌症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治疗面临诸多挑战。近日发表于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的综述文章系统总结了传统中药方剂半夏泻心汤(Banxia Xiexin Decoction, BXD)在胃肠道肿瘤中的应用进展,探讨其分子机制及未来研究方向。文中指出,BXD通过多靶点多通路作用,能够改善患者术后及化疗相关不良反应,降低复发风险,并增强化疗药物协同效应,彰显其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的潜力。随着胃肠道肿瘤患者年龄层趋于年轻化,传统手术、化疗、免疫治疗仍面临复发率高、副作用大、多药耐药等难题。传统中医药以其多成分、多靶点调控全身功能优势,在肿瘤治疗中显示出独特价值。半夏泻心汤为《伤寒论》中经典方剂,组方均衡且兼具温阳、清热、调和中焦作用,适用于胃肠道气机失调致“痰、瘀、毒”等病理产物积聚。现代研究表明,BXD成分含生物碱、黄酮、皂苷等活性物质,调节炎症反应、抑制肿瘤生长、修复胃肠黏膜,在胃肠道肿瘤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基于PubMed、Web of Science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过去五至六年内发表的中英文同行评议文献,涵盖BXD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如黄芩苷、黄连碱、甘草酸、6-辣姜素、β-谷甾醇)在胃肠道肿瘤治疗中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以期揭示其作用机制及应用现状。BXD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黄芩苷(Baicalin)、黄连碱(Berberine)、小檗碱(Coptisine)、6-辣姜素(6-Ging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及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这些成分能够协同作用于多条信号通路。例如,黄芩苷可下调miR-217,激活阻断蛋白DKK1从而抑制Wnt信号,遏制结肠癌细胞增殖;黄连碱靶向PKM2促进其降解,引发肿瘤细胞凋亡。临床数据显示,BXD联合化疗可显著缓解术后及化疗后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化疗完成率,并显著延长无病生存期。如结直肠癌患者使用BXD联合mFOLFOX6方案,治疗有效率达95%,显著优于单纯化疗组。胃癌患者采用BXD联合SOX方案,化疗完成率从80%提升至92.5%,不良反应显著减少。BXD亦被证实能减少肿瘤术后复发率。BXD通过抑制AHR/NLRP3、NF-κB等炎症通路,降低TNF-α、IL-6、IFN-γ等促炎因子分泌,减缓肿瘤炎症环境。其活性成分能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表达,阻断血管生成,抑制肿瘤增殖。BXD在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方面通过调控PI3K/AKT/mTOR和JAK/STAT3通路,促进耐药细胞凋亡,降低PD-L1表达,增强肿瘤对化疗药物敏感性。BXD能促进肿瘤浸润CD8+、CD4+ T细胞功能恢复,调节免疫代谢通路MYC/SLC7A5,减弱肿瘤免疫抑制,改善肿瘤微环境。此外,BXD调节肠道微生态,减少有害菌如Fusobacterium nucleatum的黏附与侵袭,恢复肠道屏障功能,抑制菌群异常引发的癌变。BXD及活性成分诱导肿瘤细胞通过凋亡、坏死样凋亡(necroptosis)、自噬及铁死亡等多种方式死亡。举例,黄芩苷通过激活MAPK/NF-κB通路调控Caspase-3、9及Bcl-2家族蛋白诱导凋亡;BXD通过抑制Nrf2/GPX4通路诱导胃癌细胞铁死亡。本综述集中阐释了半夏泻心汤作为传统中药复方在胃肠肿瘤治疗中的多维作用机制和临床价值。BXD通过调控炎症反应、肿瘤细胞增殖与迁移、肿瘤免疫环境及肠道微生态,展现出显著的辅助抗肿瘤活性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潜力。当前研究虽取得进展,但多为体外和动物模型实验,临床样本量有限,缺乏大规模多中心、长随访临床试验,未来仍需强化机制研究、成分标准化及高质量临床验证,以推动BXD在胃肠道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老中医(微信号:wxid_rszr95aw79ie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