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简称支扩,是指反复的气道感染与炎症所导致的支气管与细支气管的不可逆扩张。支扩控制不好,可能会出现支气管肺炎、肺气肿等并发症,引发胸闷、气短等症状。随着病情恶化,还可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危及生命。以慢性咳嗽、咳浓痰,和反复咯血为典型症状。
此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有一小部分有先遗传因素,有的伴其他先天性异常。据报道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支气管扩张症的患病率为1.2%。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发生支气管扩张的比例高达30%。

咳嗽:持续或反复咳嗽,主要为了排痰。
咯血:部分病人以咯血为唯一症状。支扩为良性疾病,可存活多年,但大咯血对生命有很大威胁。
感染:因肺的慢性感染及反复恶化,常有全身中毒症状如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等。在儿童可致生长发育及营养不良。
部分患者可有杵状指(趾)、全身营养不良、右心衰竭等表现。

先天性遗传疾病:本病的发病可能与遗传性因素有关,比如抗胰蛋白酶的缺乏可能造成支气管扩张;囊性纤维化是遗传因素中引起支气管扩张的常见原因。
先天性结构缺损:淋巴结病、黄甲综合征、支气管软骨发育缺陷、肺隔离症。
感染:感染是引起支气管扩张的最常见原因,包括细菌、真菌、分枝杆菌、病毒。
免疫缺陷或异常:原发性免疫缺陷如低免疫球蛋白血症、慢性肉芽肿性疾病等,继发性免疫缺陷如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药物、慢性淋巴细胞白细胞等,免疫异常如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等。
其他:气道阻塞、毒性物质吸入、炎症性肠病。

(1)体位引流和物理治疗
这是最简单有效的清除痰液的办法。这个治疗的作用是通过重力作用将分泌物由远端气道引流至中央气道,进而通过咳嗽或机械原理将其清除的一种疗法。可以适当配合震动、拍打,以增加体位引流的效果。
打个比方,支扩患者的肺部就好像是个大痰罐,如果开口向上,加很多消毒液进去仍然是痰液混合物沉积在罐底,很难清洗干净。如果翻扣过来,痰液就自然排出,用清水涮涮,痰罐也挺干净。
因此,支扩患者的体位引流和物理治疗比起吃消炎药来说,更有效,也避免了长期使用药物的副作用。具体方法需要根据支扩的部位,咨询医生或呼吸治疗师来确定引流的姿势。
需要注意的是体位引流应该避免饭后进行,以免出现反流;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需要慎用。
(2)预防接种
5年一次肺炎球菌疫苗的注射,每年一次的流感疫苗注射,有助于减少感染。
(3)痰培养了解病原体
如果没有下呼吸道定植菌且很少感染(每年<3次),上述治疗就够了,如果存在长期的感染,建议咨询医生再做决定是否需要长期抗炎治疗。
(4)肺功能评估
肺功能检查用来评估是否存在气流受限,支扩患者常常出现类似慢阻肺那样的气流受限,呼吸困难的症状也常常和气流受限相关。如果存在气流受限,需要使用舒张支气管的药物改善症状。定期肺功能检查能尽早发现气流受限、评价受限程度,尽早治疗,减少肺功能的下降。
(5)监控咯血
如果出现咯鲜血(特别是有血块的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注意:如果咯血较多,特别是大咯血,注意保护气道,防止阻塞,立即急诊就诊。
编辑: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