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4日,全球第八个“国际HPV知晓日”来临,旨在呼吁公众关注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危害,推动宫颈癌的预防与消除。
事实上,一直以来,中国步履不停。2009年,我国将宫颈癌筛查列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推行农村适龄妇女“两癌筛查”;2019年推进疫苗接种。2023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十部门制定了《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加快推进消除宫颈癌进程。
另一方面,据2023年ICO/IARC中国HPV和相关疾病报告显示,2020年在中国15-44岁女性中,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女性肿瘤第三位。2022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妇科肿瘤的发病率继续呈现上升的趋势,宫颈癌年发病例数为119300例,年死亡病例数为37200例。换言之,我国宫颈癌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
然而,目前我国35-64岁女性的HPV筛查率只有36.8%,距离2030年其筛查覆盖率达70%的阶段性目标仍有非常大的距离,防控工作任重道远。与此同时,当前的各类筛查手段痛点明显:宫颈细胞学检查(TCT)、阴道镜检查等依赖医生经验,特别是因其侵入性操作,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和心理压力。
此外,早期宫颈癌一般无症状,在原位癌发现后愈后效果相当好,五年的生存率可达100%。随着病变发展直至宫颈癌中晚期,可出现阴道出血、阴道异常排液、相应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下肢肿胀、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和尿毒症,晚期可有贫血、恶病质等全身衰竭症状。宫颈癌变成浸润癌以后,发展很快,如果不经治疗,患者可在2-5年内死亡。
因此,最后一道防线,在治疗环节。
01
前世今生,从Nr-CWS 到红卡®
宫颈癌主要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性感染导致。其中一种思路是,研发一种新的免疫疗法,替代传统的消杀及创伤治疗的思路,适用于宫颈局部免疫力低下,需要药物干预治疗的人群。通过增强宫颈局部的免疫功能,可有效清除HPV,逆转宫颈病变,达到完美的治疗效果。
而Nr-CWS,即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红卡®)是辽宁天安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安生物”)旗下国药准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已取得国内、国际发明专利三十五项,属于世界首创、国际领先的生物制品,有效填补宫颈局部HPV感染生物药物治疗领域的空白,也将成为替代宫颈癌前病变手术治疗的新选择。
红色诺卡氏菌(Nocardia rubra)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它最初是在土壤中被发现的,因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潜在的医学价值而受到关注。
20世纪70年代,美国及日本的科学家在寻找针对恶性肿瘤的理想抗原的过程中,发现了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其主要的免疫活性成分,由胞壁酸、阿拉伯半乳聚糖和粘肽(肽聚糖)等构成,能够激活免疫系统,具有免疫原性。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表明,Nr-CWS通过促进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影响宫颈癌的发展。它还能降低PD-L1基因的表达。
不过,彼时Nr-CWS的应用有限,究其原因,其在实体瘤治疗中表现欠佳。好在,这项重要研究没有蒙尘。
1998,国家卫生部批准了Nr-CWS的《新药证书》,以及Nr-CWS的药品生产批准文号。2002年,“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项目被国家计委批准为“高技术示范工程项目”,2003年,国家药监局批准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为国家二类生物新药。
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项目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第一批)”。同年2月,天安生物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GMP认证现场检查;8月,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品GMP证书。

图源天安生物
2005年,在临床应用Nr-CWS的过程中,天安生物核心团队进一步明确其对清除HPV有显著疗效,同时对皮肤疮疡、带状疱疹及真菌感染均有疗效。并开始申请国内及国际发明专利。Nr-CWS专注HPV治疗并且开始与高校、科研院所及临床单位始终进行全方位、长期持续的药效机理研究及临床疗效的观察统计。天安生物与红卡®产品的征程就此拉开帷幕。
02
临床效果显著,红卡®进入专家共识
作为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红卡®能增强体内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免疫活性,有效促进免疫细胞吞噬和杀灭病原体,提高人体抗感染的能力。
具体来说,首先,通过病变部位的创面吸收药物,红卡®向机体释放免疫调节信号,激活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的免疫活性。
其次,刺激局部免疫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增强宫颈局部的免疫功能及抗病毒、抗感染作用,同时干扰HPV病毒在人体细胞核内的转录与复制、启动病变细胞的凋亡程序,使HPV病毒和病变组织随细胞的更新而脱落。
最后,红卡®能迅速消除局部炎症,修复受损的宫颈上皮,加快病变组织的愈合,并显著提高宫颈的免疫能力。
根据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Nr-CWS显著提升了子宫颈组织中的T细胞数量,包括CD4+、CD8+ T细胞,促进了巨噬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吞噬功能,同时降低PD-1/PD-L1的表达。此外,Nr-CWS通过靶向树突细胞(DC)表面的 FPR3 并激活Th1型免疫反应,免疫细胞数量的增加伴随着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提升,从而对HPV发挥出有效的抗病毒免疫作用。

图源天安生物
而红卡®产品的使用人群为不能靠自身免疫力清除HPV感染,需要药物干预治疗的人群,适应症包括单纯HPV感染、慢性宫颈炎伴HPV感染、低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伴HPV感染、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伴HPV感染(且患者不愿意接受手术)、LEEP或CKC术后HPV感染以及宫颈癌术后仍有HPV感染。
2017年对天安生物来说意义非凡。
在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院士的牵头下,十三家医院(14个中心)陆续开展了“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对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该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共入组555例;其中试验组368例,对照组187例。
2023年7月该试验结果正式发表在《中华妇产科杂志》。
结果显示,治疗后12个月,试验组受试者HPV16、18、52、58型感染者的转阴率分别为79.2%(84/106)、73.3%(22/30)、83.1%(54/65)、77.4%(48/62),对照组分别为21.6%(11/51)、11.1%(1/9)、35.1%(13/37)、20.0%(8/40),两组间不同HPV型别感染的转阴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
2022年,天安生物作为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专项的参研单位,承担“妇科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肿瘤治疗新方案研发及安全性评价”的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5月,由全国27位妇科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病毒学专家共同制定的《外用免疫调节剂应用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持续感染的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正式发布在《中华妇产科杂志》,该《共识》的发布不仅为响应“健康中国2030”以及WHO“2050消灭子宫颈癌”目标做贡献,降低HR-HPV持续感染所致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的发病率,也为外用免疫调节剂(Nr-CWS)在临床的规范应用提供了学术指导。
03
四大优势加持,红卡®老药新用拓宽路径
总体来说,四大治疗优势构成了红卡®的产品力护城河——
对因治疗的科学性:HPV具有高度的嗜上皮性,HPV感染为非系统性感染,针对这一特点,以先进的免疫治疗理念,通过提高宫颈局部免疫力来清除HPV病毒,替代传统的消杀类产品和手术治疗理念,安全无副作用。
治疗效果的优越性:国药准字,生物制剂,得到中国最权威官方发布的HPV&CIN治疗领域循证医学的药物治疗方案,HPV持续感染有效率达91%,HSIL病理学正常率95%以上。
给药途径的有效性:专业护士上药,让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精准治疗,从而达到治疗宫颈病变及清除HPV感染的目的。
上药疗程的合理性:一个疗程20天,相较于其他产品3个月的疗程,大大缩减了患者的上药时间,缓解患者焦虑。
在此基础上,天安生物也在拓宽红卡®的应用场景和更多可能性。
2019年,天安生物与北大口腔医院合作,进行红卡®对于口腔糜烂性扁平苔藓(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该病定为癌前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考察。2021年,天安生物开展了“红卡®治疗糖尿病创面的多中心联合研究”,同时红卡®在HPV感染方面、宫颈治疗方面以及基础研究方面,在美国《免疫学前沿》等顶级期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当前,天安生物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和放射性皮肤溃疡的红卡®新药品,且红卡®私密产品已经确认开发面市,可谓是老药新用。
另外,红卡®在治疗放射性皮肤溃疡方面效果也非常显著。2024年8月,国家药监局新药审评中心批准了红卡®治疗放射性皮损伤的药物临床试验。
另一方面,随着天安生物红球生物全智能生产基地即将建成投产,红卡®也正引领高危型HPV干预迈入“免疫治疗”时代。
如果您想对接文章中提到的项目,或您的项目想被动脉网报道,或者发布融资新闻,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近
期
推
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