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深圳市卫健委消息,初步统计深圳已有近450个人工智能产品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用落地。
其中临床医疗服务类404个,医院管理类29个,公共卫生管理类4个,科教研辅助类2个,支撑环境类8个。
在深圳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背景下,深圳卫健系统也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全力打造医学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先锋城市。
2023、2024连续两年深圳市卫生健康信息化发展总指数在全国36个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及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为AI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丰富场景支撑和真实世界数据积累。
北大深圳医院每年完成胃肠镜检查超8万例次。过去,内镜清洗要靠护士手工完成。
现在,该院与深圳市博为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内镜清洗机器人,全自动完成从漂洗到甩干、烘干、消毒等十多道工序,内镜清洗岗位从5人减至1.5人。
内镜清洗机器人
市二医院与深圳市迈步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改变了过去依靠康复医师“耳提面授”式提醒的局面,通过AI动态捕捉步态并进行分析,让患者通过正确姿势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大大缩短了住院周期。
外骨骼康复机器人
据了解,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的84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市卫健委以方便市民全流程智能化就医、打造全AI化医疗卫生服务场景等为主线,集成16类63个场景,加速推进AI在医疗卫生全域全时全场景应用。
3年内AI深度渗透医疗领域
3月3日,深圳市发布《深圳市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行动计划(2025—2026年)》,支持大模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先锋城市。
在医疗服务领域,推动智能就医、智能诊疗、智能健康管理、智能公共卫生管理以及医用机器人等落地应用,加快打造人工智能示范医院,构建“预防-诊疗-康复”全链条智能服务体系。
作为全市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医疗机构、企业资源链接平台,数智健康联合创新实验室已在深圳市健研数管中心成立。
该实验室将是深圳卫生健康数字化系统工程的重要创新载体、核心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和创新场景应用推广的关键策源地,通过集中算力、大模型、语料库等资源,采取中心化方式,本地集中部署DeepSeek、启元重症等大模型,并完善AI质控与评价、应用场景监测等功能,做到“快普及、防风险、降成本”。
深圳已为“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描绘出新愿景:
到2027年底,人工智能深度渗透到医疗服务、中医药、公共卫生、医学教育、医学科技、生命健康、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等各个领域;
医疗健康大数据、人才、资金、算力、算法等为人工智能+医疗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惠民、助医、辅政、兴业的人工智能+医疗健康创新应用场景丰富活跃;
打造一批人工智能+药械专业园区,建设若干个人工智能+药械研发平台,形成一批示范性强的人工智能+医疗健康应用场景,打造2-3家AI示范医院,建设1-2个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示范区,推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产业形成集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