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就在欧盟裁定征收高额临时反倾销税后,中国赤藓糖醇产品又遭美国“双反”调查,再一次迎来重击。

近日,代糖龙头三元生物发布公告称,将投资2亿元改造原来的85000吨老旧赤藓糖醇生产线

改造后的产线,可以用于生产塔格糖、甘油葡萄糖苷、山梨糖醇、甘露糖醇、甜茶苷、甜菊糖苷等生物合成产品。

面对投资者的提问,三元生物表示,这些新型生物合成产品从而增强公司在功能糖领域的竞争力。

今年1月,欧盟公布了最终裁定结果,三元生物涉案产品赤藓糖醇被征收156.7%的反倾销税,而其他公司的该产品将分别适用34.4%至233.3%不等的反倾销税。

多元化战略下,押注塔格糖等新品,能否助力三元生物成功转型?

中国内卷,海外重拳

三元生物总部位于山东,是全球最大的赤藓糖醇生产商,凭借多年的技术和成本优势拿下全球超30%的产能。

近年来,元气森林以”0卡0糖“一炮而红,带火了赤藓糖醇背后的生产商三元生物。

天然的赤藓糖醇为什么是代糖“尖子生”?-新华网

如今,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农夫山泉、统一、今麦郎等众多知名企业都是其重要客户。

然而,在2021年前后,受市场需求激增和利润水前景,赤藓糖醇生产厂家纷纷扩大产能,许多跨界企业也开始投资该行业。

产能内卷下,赤藓糖醇的价格一再下探,多数企业增收不增利,甚至影响了企业净利润。

2023年,三元生物赤藓糖醇甚至已沦为亏本买卖,毛利率已降为-1.11%,随后的欧盟征税更将令公司雪上加霜。

欧盟公司举报称,中国赤藓糖醇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对欧盟出口并对欧盟同类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因此向欧盟委员会提交申请要求启动反倾销调查。

2024年7月,欧盟委员会宣布关于赤藓糖醇反倾销调查的初裁公告,决定对中国产赤藓糖醇征收31.9%至235.6%不等的反倾销税。

部分客户因无法承受高额反倾销税而停止进口公司产品。

今年2月,美国又对中国赤藓糖醇启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进展公告,而三元生物出口至美国金额约人民币6500万元,约占公司营业收入的20.18%。

欧美市场是赤藓糖醇主要销售区域,波及的产品占三元生物总营收的40%左右。

目前赤藓糖醇的年产能为13.5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超过30%,而全球2022年赤藓糖醇总需求量仅为17.3万吨。

这也意味着,在国内产能过剩内卷加剧,美国和欧盟来势汹汹下,这也导致三元生物需要调整改造赤藓糖醇的产能,扩展多元化战略。


多元化战略启动

投资和改造后的新生产线聚焦于高附加值产品,新产品不受欧盟赤藓糖醇关税限制,有望为三元生物开辟新的营收增长点。

阿洛酮糖:

D-阿洛酮糖是一种自然界中存在但含量极少的一类单糖,其甜度为蔗糖的70%,但热量仅为蔗糖的0.3%,具有热量低、稳定性高、无吸湿性等优点。


因具有与蔗糖极为相近的口感及容积特性,D-阿洛酮糖成为当下最为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D-阿洛酮糖的现价约在3万元/吨,生物合成已成为主流方法,随着合成生物学推动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其未来价格有望降至1万元/吨左右,极大拓宽下游应用场景。

目前,三元生物已经布局年产2万吨阿洛酮糖项目,其中1万吨产能已完成工程主体建设、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正在加紧剩余产能建设。

塔格糖:

塔格糖是一种天然来源的单糖,甜度是同量蔗糖的92%,热量却只有蔗糖的三分之一,同时它也是一种益生元,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抗龋齿、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因此,塔格糖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代糖产品,目前已经获得美国、中国、澳大利亚、韩国、欧洲的认证。

市场机构预测,全球塔格糖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1.55亿美元扩大到2033年的2.43亿美元。塔格糖由于生产成本较高,国内产能主要用于出口,也限制了其在全球市场增长。

三元生物称,目前公司已经突破塔格糖的实验室技术,目前设法解决大规模生产成本问题。

莱鲍迪苷M(Reb M):

莱鲍迪苷M是甜叶菊中口感最佳的天然甜味剂,替代人工甜味剂潜力大。

但莱鲍迪苷M在甜叶菊中含量极低,而合成生物方法为这一稀缺成分的大规模制备提供路径,产出率可达植物提取法的50倍。

三元生物表示,公司采用以酵母为底盘细胞的全酶法制备工艺,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经分子改造后的酶制剂提高转化率,无需额外添加昂贵的1/22/2糖基供体,实现了优质甜菊糖的低成本制备。

甘露糖/甘露糖醇:

甘露糖的甜度大约是蔗糖的60%,口感佳,是一种低热量功能糖,也是蔗糖的良好替代。

在食品领域,它可以作为低热量甜味剂,用于生产各种功能性健康食品,而在医药领域,甘露糖可以减轻炎症性肠病、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预防哮喘性气道炎症等,甘露糖醇还能用于利尿剂、脑水肿治疗。

近年来,生物法逐渐成为甘露糖生产的主流方法,但涉及到酶催化等复杂工艺,需解决规模化生产稳定性问题,国内三元生物、微元合成、保龄生物均有布局。

若成功突破关键技术,三元生物有望从代工厂升级为功能性原料综合供应商,挣脱赤藓糖醇的困境,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但短期业绩仍依赖赤藓糖醇去库存及新产线爬坡进度,以及新产品的技术转化。

The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