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昨日,国产液相色谱系统龙头汉邦科技在科创板成功IPO。上市首日,汉邦科技以48.23元收盘,单日暴涨102.461%,总市值达40.57亿元。


图片.png


汉邦科技的核心业务为研发、生产小分子与大分子药物液相色谱系统,为制药、生命科学等领域提供分离纯化装备、耗材、应用技术服务及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该市场长期被海外企业所掌控,直至近年才有国内企业站稳脚跟。


破局的关键在于核心技术的攻克。27年耕耘,汉邦科技逐步突破了色谱分离纯化中的种种技术难题,实现了样品从克级、十克级、百克级到千克级的分离纯化线性放大,并将相关产品、技术应用于抗体、重组蛋白、疫苗、胰岛素、多肽、造影剂、抗生素等药物和天然产物的研发和生产。


此外,汉邦科技还在继续开展色谱填料/层析介质的研发,计划建设色谱填料产业化基地,进一步强化“设备+耗材+服务”模式的盈利能力,开拓新的收入曲线。


得益于上述优势,汉邦科技在经济下行期亦实现持续增长。2022年至2024年间,汉邦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4.8亿元、6.1亿元和6.9亿元;归母净利润3855.96万元、5149.75万元、7933.82万元。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 19.75%,归母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为43.44%。


招股书显示,汉邦科技本次IPO募得资金将用于产能的扩大,投资于年产1000台液相色谱系列分离装备生产项目、色谱分离装备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年产2000台(套)实验室色谱分离纯化仪器生产项目等。


对于整个医疗行业而言,汉邦科技的崛起有其独特意义。由于国内高端制药装备起步相对较晚,国内药物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制备色谱/层析系统等核心生产设备长期依赖进口,设备采购和维护成本居高不下, 直接影响了医药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如今又面临逆全球化危机,中国医疗制造行业需要汉邦科技等上游核心仪器厂商尽快完成技术攻关与零部件自产,保证药械制造体系能在相对安全的供应链环境下稳步发展,最终突破行业的能力上限。



01

两大优势加持,汉邦科技拿下第一市占率



拆解汉邦科技的破局之道,大致可归因为技术破局和提早布局两个要素。


一台液相色谱仪包含的零部件超过3000个,均是精细部件。要完成系统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各个精巧部件之间的配合度。譬如,液相色谱仪内部的管道极细,研发者要避免液体在管壁上拉扯滞留,因而需在管道两侧施加压强差驱动液体流动。要保证这一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在材料与工艺上下功夫,保证管壁的韧性。


此外,液相色谱仪的一致性量产也是国内企业必须攻克的难题。只有对每个零部件每一个环节进行精细工艺下的不断调整与不断修正,才能确保整体性能的卓越与稳定。


因此,汉邦科技历经数年形成的技术壁垒,是其攻克市场并持续占有市场的关键所在。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3 年我国液相色谱设备(包含生产级和实验室级)总规模超过 27 亿元人民币,其中安捷伦占比最高,为23.2%,汉邦科技凭借在生产级液相色谱分离设备市场的快速增长排名第二,市场份额约 12.7%,已将沃特世、赛默飞、岛津等海外品牌甩在了后面。


图片.png

中国液相色谱设备(化学药)市场主要竞争者市场份额(2023年)


进一步拆分汉邦科技的管线可切割为小分子药物分离纯化设备和大分子药物分离纯化设备。两项业务是汉邦科技当下的支柱,2024年上半年合计收入总计65400.41万元,贡献了总营收94.6%的比率。


图片.png

汉邦科技支柱业务营业收入情况(数据来源:招股书)


生产级小分子设备是汉邦科技近两年增速最快的业务。2022年—2024年间均保持了超过40%的增速。


此类设备的增长动能主要来自GLP-1类多肽药物的产能扩张需求。相关资料显示,全球GLP-1类药物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900亿美元,国内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等品种进入临床后期阶段,带动了汉邦科技设备采购需求激增。


据悉,汉邦科技的CS-Prep系列工业制备液相色谱系统已应用于甘李药业、凯莱英等企业产线,2023年多肽药物相关设备收入占比达59.8%。


图片.png

2023年中国生产级小分子液相色谱系统市场主要竞争者市场份额


生产级大分子设备方面,丹纳赫旗下的Cytiva、Pall等品牌产品由于技术水平高、发展起步早,拥有上游和下游生产全流程设备布局以及培养基/耗材/填料等个性化配套产品,在国际和国内市场均占据领先地位,突破较为困难。


此外,受制药及CXO企业预期回调、投入降低的影响,2023 年市场相比 2022 年生产级大分子设备市场中的层析系统整体市场(约占总市场70%)价格略有下降、客户订单有所减少,整体市场规模略有下滑。


招股书数据显示,汉邦科技近三年虽然在生产级大分子层析系统市场中的份额变化有限,但营收维持着超过20%的增速,未来仍有突围之机。


图片.png 

2023年中国生产级大分子层析系统市场主要竞争者市场份额


再谈提早布局。除了汉邦科技之外,国内亦有大量企业尝试在分离纯化领域中寻求突破,甚至尝试全部国产化设备的搭建以及部件的测试。


从长远来看,这一布局有望帮助中国医药行业在全球市场进一步掌控话语权,规避关税、封杀等制裁行为,但在短期之内并不是每个生物医药企业都愿意拿自己高附加值的原料药去进行尝试。


因此,汉邦科技能在当下的分离纯化市场中拔得头筹,离不开其上世纪开始的超前布局,能有充分时间赢得市场对其技术的肯定。不过,伴随中国质谱供应链的逐渐完善,汉邦科技也需构建新的壁垒,应对来自国内同行的新冲击。


图片5.png汉邦科技完整管线



02

境外营收超25%,出海成为上游企业增长新路径



尽管汉邦科技在招股书的报告期内维持着持续且强健的涨势,但在当前宏观环境下,汉邦科技依然面临潜在危机。


一方面,受生物医药下游市场需求调整、国产品牌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大分子药物分离纯化设备的销售价格和毛利率有下降趋势。若未来下游生物医药市场产能扩增需求减弱、行业竞争加剧造成产品销售价格下滑,或者因原材料价格等因素上涨导致成本上升,汉邦科技主要产品特别是大分子药物分离纯化设备产品的毛利率有下滑风险,从而影响公司的业绩表现。


另一方面,汉邦科技虽在国内生产级小分子液相色谱系统市场持续保持市场份额第一,但由于其市场份额已经较高,2023年度达到39.2%,继续提升市场份额的空间有限,未来可能主要依靠整体市场规模提升驱动公司营业收入增长。


应对上述问题,汉邦科技现有的打法是拓宽产品应用范围及出海。尤其是在出海这条路径,汉邦科技2022年—2024年境外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 2941.81万元、8780.44万元及 17870.22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6.11%、14.20%及25.88%,且呈现逐年快速增长态势。


据招股书介绍,汉邦科技境内客户以医药研发制造企业为主,而境外客户中包含制药产线设备整合商、稀土生产商等。目前,汉邦科技已拥有印度 INTECH ANALYTICAL INSTRUMENTS、挪威 REETEC AS 等境外客户,并有望在2025年进一步扩大出海区域。



03

上游的国产替代,已成为投资市场主旋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将目光转向药械上游的核心设备、核心零部件,与这些高新技术企业同行,进而帮助中国高端医疗制造突破瓶颈,实现真真正正的全面国产。


如今汉邦科技的成功,更是证实了医疗制造上游企业有能力在技术角力中突围,在完成产业全链条国产替代的同时,实现公司个体的盈利。


在汉邦科技2012年-2022年的发展中,我们看到了清科、君联、红杉等顶级投资机构的身影,亦有东富龙、药明康德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助力。


汉邦科技融资历程


期望在未来的发展中能有更多存在资金需要的核心设备、核心零部件企业能够得到投资机构的加持,加速国产替代的进程,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如果您认同文章中的观点、信息,或想进一步讨论,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信息和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