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GT(细胞与基因治疗)的每条技术路径都有其内在逻辑和发展前景。尽管各路线的成熟节奏不同,但无一例外都需要业界持续的探索与长期的技术坚守。在当前充满变数的行业周期中,投资人和研发者更应聚焦于真正具备科学坚实基础的项目,稳扎稳打推进临床验证。” 在CSGCT(中国基因与细胞治疗大会)联合发起人、君联资本执行董事戚飞看来,作为站在技术前沿、未来拥有广泛应用前景的CGT行业需要包括政府、资本、行业、研究机构、企业等多方支持,亦即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2025年5月9日至10日动脉网举办的2025 VBEF未来医疗医药100强展会 “CGT创投及BD新机遇论坛” 上,戚飞围绕CGT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全球格局演变、技术发展趋势、商业化困境及联盟生态建设愿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享。

君联资本作为最为关注CGT 产业发展的资本之一,一直在积极推动行业发展和思考行业未来。在戚飞看来,CGT行业发展需要秉持长期主义:“过去几年,生物医药创业和投资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历了高潮和低谷,尤其在CGT行业,目前全球范围内都处在相对困难的时期,创业企业和投资人要在行业火热时保持理性,在低谷期仍愿意坚守。”
“CSGCT举办的初衷是希望在行业蛰伏期,聚集一批真正愿意沉下心来、扎根产品和技术的从业者,聚焦科学、技术、临床应用与国际化发展,共同在未来五到十年内,推动出具有真正临床和商业价值的突破产品,助力中国构建一个长期可持续的CGT产业生态。”戚飞强调,这不仅是对科学本身的信念,更是对产业发展方向的战略判断。
01
产业身处转折点
尽管起步较晚,中国在CGT领域的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不到十年时间,中国已经跃升至全球前列,在临床管线数量、靶点创新程度、工业生产体系与产品审评标准等多个维度与美国并驾齐驱。
“我一直会用一个题目来概括我们当前所处的阶段:‘In Global For Global’。经过过去十余年积累,中国医药产业已从最初的追随者,逐步迈入了并跑的新阶段,甚至未来的有机会实现超越与引领。未来我们的创新产品要站在国际舞台上服务全球患者。”
如今,中国的CGT技术正朝着多路径、多形态的创新方向稳步推进。
戚飞梳理了多个前沿赛道的发展脉络。如细胞治疗正积极探索CAR-T疗法的“药品化”转型路径,探索通用型CAR-T、iPSC CAR-NK以及in vivo CAR-T等技术;基因治疗领域的AAV载体正在被用于更多器官组织的递送;小核酸药物在肝靶向之外拓展到更多器官系统;基因编辑技术也从ex vivo进入 in vivo阶段。
然而,中国CGT行业目前也面临不容忽视的现实困境。
据戚飞分析,一方面是资本退潮后的严峻挑战。
由于全球宏观经济影响,Biotech整体投融资退潮,由于行业整体需要得到证明、靶点和适应症尚需扩展,CGT就成为了当前资本市场最早降温的板块之一。“从全球范围来看,CGT项目在生物医药全球BD交易中所占比例仍不足10%,明显落后于其他成熟领域。”
另一方面,商业化问题正成为阻碍CGT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另一障碍。
成本相对较高、市场相对狭小,“高成本+小市场”的结构性难题尤为突出。戚飞直言,以CAR-T为例,单次治疗费用在美国高达40–50万美元,即便在中国也需120万元人民币左右,其定制化生产流程更像是服务而非药品。AAV基因治疗虽然是标准化产品,但往往用于极小人群的罕见病,导致成本摊薄困难。
随着治疗选择愈发多元,CGT产品面临的真正考验可能是性价比和真实疗效。戚飞形象地比喻现在的CGT竞争不再是“在校生比成绩”,而是“社会人拼本事”。过去的投资逻辑更像是每个赛道“考第一”,而现在需要在商业实战中与同一个适应症的小分子、抗体药、ADC等同场竞技,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能真正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打造出能上市、能盈利、能改变患者命运的产品。
02
全球化破局的“底气”
虽然面临挑战,但戚飞对产业发展的未来充满信心,认为中国具备一些特有优势,未来有望成为CGT领域实现全球性突破的最具潜力的国家之一。
据戚飞分析,一是中国完整且高效的产业链体系已形成显著优势。目前部分国内企业已经能够以欧美1/5乃至更低的价格提供质量相当的产品,因为中国企业从CRO、CDMO、质量控制到耗材原料供应推动全链条布局,在多个关键环节上重点发力,不仅功能完备、响应迅速,更具备成本竞争力,这是中国CGT产品具备“高质低价”潜力的根基所在。
二是丰富的临床资源和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IIT)为创新探索带来多重机遇。通过IIT探索推动创新产品的概念验证,其总成本可能仅为传统路径的1/10甚至更低,验证周期也可缩短至少一半,这为全球创新的早期CGT项目的快速验证与资源节省提供了可能。
三是以海南博鳌乐城为代表的试点政策提供了创新产品商业化探索的“先行田”。今年2月,海南博鳌乐城作为国家级先行区,允许特定治疗方案在监管可控前提下提前进入商业化阶段。包括乐城管理局、瑞金海南医院、华西乐城医院等机构的领导和专家正在积极探索这一新模式的落地规范,为CGT企业提前探索真实世界中的商业模式创造了宝贵机会,未来有望吸引中国乃至全球优秀的CGT企业落地,进而成为全球CGT治疗和患者就医的中心。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创新不是喊口号,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基于科学基础的创新靶点与疗法,尝试解决更多未满足的临床问题。希望CSGCT联盟能成为行业生态的关键支点,即便在产业周期的低谷阶段,也要坚持发出行业的声音,凝聚一批志在长期深耕的从业者,共同推动中国CGT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创新成果真正惠及中国乃至全球患者。”戚飞表示。
为此,当前政府机构、产业公司、投资机构等均在努力推动行业发展。为深入落实《北京市加快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抢抓细胞与基因治疗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爆发式增长的关键窗口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CGT创新策源地与产业高地”目标,加速推动“原始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临床研究水平和效率、创新品种研发上市、打造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集群”等政策落地,营造产业发展环境,由北京市相关委局、海淀区人民政府、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大力支持,CSGCT中国细胞与基因联盟主办,HIEA、动脉网联合主办的“2025 CSGCT中国国际基因与细胞治疗大会”将于2025年9月12日-13日在北京举办。
本次大会整合国际顶尖资源,汇聚国内外科研机构及科学家、临床机构及医生、投资人、优秀企业及企业家、监管机构、患者组织、供应链优秀企业,以全球视野赋能CGT产业生态,通过产、学、研、用、管、投战略协同,打通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临床试验、产业转化、市场准入、资本运作到全球化布局的全生命周期壁垒,为中国基因与细胞治疗行业搭建与全球产业链深度交流和合作的平台,让中国创新深度参与全球CGT技术标准体系构建,共建国际接轨的产业链协同机制。
如果您想对接文章中提到的项目,或您的项目想被动脉网报道,或者发布融资新闻,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近
期
推
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