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半年的等待,华润三九与天士力之间的并购案,终于要靴子落地。

 

2月6日,天士力发布公告称,国务院国资委已出具批复,同意华润三九以62.1亿元对其进行股权收购。由此,天士力控股股东将变更为华润三九。

 

某种程度上,这是生物制药行业交易恢复的一个缩影。而今年以来,尤其在1月JPM大会期间,就已经涌现一些合作消息,尤其是诞生了超越2024年最大规模并购的一笔买卖。不少投资者预期,接下来还会传出更多类似消息。

 

从Lipitor到Keytruda,几代“药王”都是在交易中造就。考虑到不一而足的明星药物经过不同药企的合作开发,并购的浪潮,无疑有助于创新快速落地。

 

而对于交易场的玩家来说——苦于专利悬崖的MNC、资金告急的Biotech——重要的是如何把握机会。

 

1
图片
2025,并购交易走向复苏
有目共睹,自2021年并购交易达到高峰以来,市场活跃度出现了下降。
彼时,各大生物制药公司为争夺COVID-19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发机会,纷纷收购规模较小但极具潜力的Biotech——通常拥有创新的研发管线或一款极具前景的药物,其吸引力主要来自于临床成功、强劲的市场销售,或两者兼备。
随着大流行退却,新的业态不断重塑。安永报告称,2024年生物制药行业的并购交易量有所上升,同比增加17%,从2023年的81笔增至去年的95笔。
然而,生物制药并购交易的平均金额却大幅下滑,较前一年骤降51%,从1860亿美元降至920亿美元。这是因为,买家越来越倾向于进行“补强型”收购,即收购规模在50亿美元以下、能够与自身治疗领域相匹配或互补的公司。
图片
该趋势的最佳例证,便是2024年规模最大的一笔并购交易:Vertex Pharmaceuticals以仅仅49亿美元收购Alpine Immune Sciences。
去年4月,Vertex跟Alpine达成并购协议,揽获包括Povetacicept在内的多款潜力管线,强化其在肾病、免疫性疾病领域的布局。比照2023年度最大收购案(辉瑞以430亿美元收购Seagen),交易金额减少了89%。
安永全球生命科学交易主管Subin Baral认为,2025年生物制药行业的并购交易将会增加。
很重要的推动力在于,许多生物制药公司急于弥补因专利到期而面临的收入损失。安永预测,到2028年,专利悬崖将导致生物制药行业损失3000亿美元的收入。
德勤也得出相近的损失缺口,但时间点略晚,预计在2030年发生。德勤副主席、美国生命科学行业主管Pete Lyons表示,市场上最知名的一些重磅炸弹将在未来五年内陆续失去专利保护。
例如,强生/拜耳的抗凝药Xarelto(利伐沙班)、勃林格殷格翰/礼来的降糖药Jardiance(恩格列净)、阿斯利康的明星药物Farxiga(达格列净)等。Jardiance和Farxiga都是SGLT2抑制剂,适应症包括2型糖尿病、慢性肾病和心力衰竭。
除了专利悬崖,促成2025年并购交易活跃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经济环境的稳定。随着美国金融市场利率开始下降,融资成本降低,药企更愿意进行并购。
此外,特朗普的第二个美国总统任期,也被认为有助于并购复苏。特朗普承诺,让FTC更具“商业友好”属性,这意味着监管机构对并购交易的阻力可能会减少。

 

2
图片
或被并购的10家Biotech
那么,哪些Biotech最有可能成为潜在的被收购目标?根据过去几个月里市场观察人士的分析,GEN整理了一份潜在名单。
纵观十余年的行情,GEN的年度预测标的已经有不少得到兑现,比方说Ariad Pharmaceuticals(2017年被武田制药收购)、Medivation(2016年被辉瑞收购)、Seattle Genetics(后更名为 Seagen,2023年被辉瑞收购)
最新的案例是Intra-Cellular Therapies。这家专注于开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疗法Biotech,曾出现在2024年的预测名单里,今年1月被强生斥资146亿美元收购。
这似乎是一个积极的信号:2025年名单上的Biotech,也有望在未来几年迎来自己的收购方。

 

01
Arcellx

 

2024年12月,Arcellx公布了关键性II期试验(iMMagine-1)的初步数据,重新点燃了市场对其可能被收购的讨论。
该试验评估了anito-cel在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疗效,结果非常积极。分析师认为,靶向CAR-T的anito-cel有望成为同类最佳的CAR-T疗法。
具体来看,9.5个月的中位随访期内,总缓解率(ORR)高达97%(83/86),完全缓解/严格完全缓解率(CR/sCR)为62%(53/86),达到“极佳部分缓解”或更好(VGPR+)的比例为81%(70/86)
作为竞争对手之一,强生与传奇生物联合开发的Carvykti,在Ib/II期临床(CARTITUDE-1)中显示出的ORR为98%。市场预测,这种竞争优势有望帮助anito-cel在2025年获得FDA批准。
对于Arcellx股东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转折点,包括被MNC收购。Arcellx的潜在买家,不只有现阶段合作伙伴Kite的母公司吉利德。例如,Oppenheimer分析师Matthew Biegler称,如果由其他公司收购可能会更理想。

 

02
BioMarin

 

在担任BioMarin总裁兼CEO的一年多时间里,Alexander Hardy主导了公司的重组。
商业化方面,BioMarin加速了Roctavian和Voxzogo的市场推广。而对于研发环节,BioMarin重点推进三款商业潜力最高的候选药物(BMN 333、BMN 349和BMN 351),终止五条管线的开发。
由于这些调整,人员方面,BioMarin裁员规模从170人扩大至225人。
不过,财务数据是积极的。2024年前三季度,“创新、增长与价值”战略导向下,BioMarin收入同比增长19%,净利润几乎翻倍。
BMO资本市场分析师Kostas Biliouris指出,BioMarin目前市值仅为120亿美元左右,估值较低,因此对面临专利到期(LOE)挑战的公司而言,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并购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BioMarin不仅在2024年被列入GEN的潜在并购目标名单,还曾出现在2013-2019年的历年榜单上。

 

03
Blueprint Medicines

图片

2024年,Blueprint三次上调其唯一商业化药物Ayvakit(avapritinib)的销售预期。
Ayvakit最初销售预期为3.6亿-3.9亿美元。去年5月,该数字被上调至3.9亿-4.1亿美元;8月,又上调至4.35亿-4.5亿美元;到10月,销售额进一步上调至4.75亿-4.8亿美元。
此外,Blueprint还将Ayvakit的峰值年销售额预期,从15亿美元提升至20亿美元。
Ayvakit的适应症包括胃肠间质瘤、系统性肥大细胞增多症(SM,包括晚期SM和惰性SM)。Oppenheimer分析师Matthew Biegler称:“如果SM市场价值高达20亿美元,为什么不会有大型制药公司加入进来?”
Biegler在1月的投资者报告中,将Blueprint列为五家潜在的生物科技并购标的之一。同时,富国银行也将其列入2024年31家潜在小型和中型生物制药并购目标。

 

04
Evotec

图片

Evotec在2024年4月宣布 “优先级重置”计划,以期提升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这项计划涉及裁员约400人,退出基因治疗领域,出售德国哈勒/威斯特法伦的化学原料药生产基地。
然而,到去年11月8日,Evotec在一份监管文件中披露私募股权公司Triton Partners收购该公司9.99%的股份,其EBITDA却转为亏损,公司股价暴跌60%。
随后,Bloomberg报道称,Triton是多个考虑收购Evotec的投资公司之一。11月14日,Halozyme Therapeutics证实提出了一项20亿欧元的收购要约,但在两周后撤回。Evotec发言人称,公司希望保持独立。
根据官网介绍,Evotec与合作伙伴合作在心血管疾病、肿瘤学和免疫学等领域共同开发药物发现项目。为此,Evotec建立一套全面集成的技术平台,希望加快药物发现过程并降低通常与传统药物发现过程相关的高消耗成本。
2023年,Evotec与京新药业合作的地达西尼,在中国获批上市治疗失眠症,打破了十余年的新药市场空白。

 

05
Immutep

图片

Antares Equities分析师Andrew Hamilton认为,Immutep可能成为收购目标,主要基于其抗癌管线核心候选药物eftilagimod alpha(Efti)的潜力。
Efti是首个可溶性LAG-3蛋白,能激活抗原呈递细胞(APC)。2024年9月,Efti与默沙东PD-1抑制剂Keytruda联用,在一线头颈癌治疗中显示出31%的ORR,相比之下,Keytruda单药治疗的ORR仅为18%。
值得注意,Efti的专利保护期可延续至2030年代中期,而Keytruda将在2028年失去美国关键专利保护。
实际上,不仅是默沙东,许多大型制药公司都将在2030年前面临专利悬崖,这使得Efti这样具备巨大市场潜力且数据优异的药物,极具吸引力。

 

06
Insmed

 

Insmed在2024年的股价飙升了144%,从每股28.68美元涨至每股69.86美元。市场预测,该公司股票在2025年有望继续突破。
背后的推动力在于差异化产品。正如高盛分析师Andrea Newkirk的观点,Insmed对于专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制药巨头而言,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收购目标。
2月7日,FDA接受了Insmed递交的brensocatib上市申请,适应症是治疗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NCFBE)成人患者。FDA同时授予该申请优先审评资格,预计在今年8月12日之前完成审评。
Insmed预测,brensocatib峰值年销售额可达59亿美元。不过,Newkirk认为该预测“很可能大幅低估了brensocatib的真正市场潜力”。
一个证据是2024年5月,Insmed股价暴涨150%。彼时,该公司宣布brensocatib在III期临床试验中取得积极数据,并计划提交NDA。

 

07
传奇生物

图片

传奇生物之所以被市场关注,主要源于其2017年获得强生旗下公司杨森的青睐。后者提供3.5亿美元的预付款,加入开发、生产并商业化CAR-T细胞疗法Carvykti(cilta-cel)
Carvykti通过靶向BCMA,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强生预测,Carvykti的峰值年销售额将超过50亿美元,这一定程度推动传奇生物成为潜在的收购目标。
2024年7月,StreetInsider.com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称,传奇生物已聘请Centerview Partners评估一项收购要约。不过,传奇生物一直拒绝置评。
据报道,传奇生物的母公司金斯瑞与传奇生物在收购价格上存在分歧。随后,2024年10月,金斯瑞宣布与传奇生物进行“去整合(deconsolidation)”,进一步激发市场对传奇生物独立发展的猜测。
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Carvykti的销售收入帮助下,传奇生物将净亏损从2023年同期的3.73亿美元缩小至2.03亿美元。
1月,强生披露2024年财报。Carvykti全年销售额为9.63亿美元,同比增长92.7%。

 

08
Nuvalent

 

Nuvalent预计,将在2026年推出其首款靶向抗癌药。
目前,这家Biotech已完成2024年预期的所有关键里程碑,两款I/II期候选药物已展现出积极的早期数据。
NVL-520治疗ROS1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预计将在2025年发布关键性数据;NVL-655治疗ALK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计划2025年上半年启动III期试验,对比罗氏/基因泰克的 Alecensa(alectinib)
此外,Nuvalent还在开发HER2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候选药物。
H.C. Wainwright分析师Swayampakula Ramakanth预测,Nuvalent在2026年的收入可达2.05亿美元,到2032年将增至45亿美元。
Nuvalent现金储备高达12亿美元,预计可支撑至2028年,进一步提升了其被收购的吸引力。
2024年12月,Nuvalent任命拥有近40年行业经验的Grant Bogle加入董事会,Bogle曾担任 Epizyme CEO,该公司已于2022年被Ipsen收购。这被市场视为Nuvalent在并购事务上增加了关键经验。

 

09
Silence Therapeutics

 

Jefferies分析师Kelly Shi,在2024年9月的报告中,首次覆盖Silence,并强调其与阿斯利康、Mallinckrodt和Hansoh Pharmaceutical的合作。
“这些合作协议彰显了Silence的siRNA技术平台的潜力,也可能吸引收购兴趣。”她补充说。
Silence正在利用mRNAi GOLD™平台开发候选药物,包括靶向Lp(a)的心血管疾病药物 zerlasiran,靶向TMPRSS6的红细胞增多症候选药物divesiran。
Shi还提及,另一家siRNA药物公司Dicerna Pharmaceuticals,曾于2021年被诺和诺德以33亿美元收购,溢价高达80%。她认为,Silence若能在前述适应症上取得更多临床数据验证,其平台价值将获得市场更大认可,吸引类似的收购兴趣。
10
Viking Therapeutics

 

受诺和诺德、礼来GLP-1药物成功推动,Viking也成为市场关注的潜在并购目标。
Viking目前的核心候选药物VK2735,可同时靶向GLP-1和GIP受体,且已进入III期准备阶段。此外,该公司计划于2025年提交其首款促胰岛素多肽(amylin)激动剂候选药物的IND申请,该药物也用于治疗肥胖。
William Blair分析师Andy T. Hsieh表示,减肥药热潮下,Viking在大药企眼中具备独特的吸引力。
然而,2024年12月,市场对Viking的并购预期有所降温,因为一直被视作潜在买主的默沙东,选择与翰森制药达成一项交易总额高达20亿美元的独家授权协议,引进GLP-1小分子药物(HS-10535)
参考资料:

Top 10 Takeover Targets of 2025

Biopharma dealmaking in 2024

生物制药,正在走出并购“大低谷”

中药巨头天士力,并入华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