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生物制造产业高峰论坛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成功举办,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企业家及投资人参与。


北大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发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国恩以及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国强等权威科学家出席并发表演讲


会上,《合成生物学产业实践蓝皮书》正式发布,刘国恩教授、陈国强教授、朗润里仁医疗协会理事长王嘉、华胜资本创始人王武戈以及多家合成生物企业代表共同见证。


图片


据悉,该蓝皮书旨在成为企业家、科学家、投资人的实战手册,并为有意进军合成生物学领域的传统行业变革者提供实践指导。


其中,蓝皮书深入解读了基因合成、气体生物发酵、生物育种、重组蛋白四大赛道的市场与政策环境。


针对上述重点领域,智药局进行了初步整理,意在为行业参与者提供有益参考。


基因合成是指在体外人工合成双链DNA分子的技术,这是一项生命科学的关键共性底层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基因工程、基因疫苗及载体构造、蛋白表达、DNA存储等多个领域。


据统计,2023年全球基因合成市场规模约为5.83亿美元,并有望在接下来的十年内以15%左右的复合年增长率继续发展。


代表公司:Twist Bioscience、Evonetix、DNA Script、金斯瑞、华大智造、芯宿科技、擎科生物、迪赢生物、中合基因


气体生物发酵是指利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作为主要的碳源或能量来源,发酵得到有用产物,包括微生物蛋白、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等。


图片

图:气体发酵产业链,来源:元启资本


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气体生物发酵市场规模为3亿美元,预计到2031年将达到329亿美元,期间2022年至2031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60%


代表公司:LanzaTech、Solar Foods、NovoNutrients、首钢朗泽、巨鹏生物、吉态来博、食气化生


生物育种是通过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工程等方法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从而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


据统计,2023年全球生物育种市场规模为246亿美元,预计到2031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63亿美元,而中国将成为重点市场快速发展。


代表公司:德国拜耳、美国科迪华、先正达、隆平高科、大北农、博瑞迪生物、国丰生物、未米生物


重组蛋白是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将目标基因导入到特定的宿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的遗传系统,表达出有功能的蛋白质分子,是生物制药、科研试剂、诊断等多个下游市场的重要原料。


图片

图:重组蛋白产业链,来源:近岸蛋白招股书


2023年全球重组蛋白市场规模为160亿美元,预计到2031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8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在20%左右。


代表公司:R&D Systems、PeproTech、义翘神州、百普赛斯、近岸蛋白、赛得康、君合盟



—The End—

推荐阅读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