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胱甘肽(GSH)是一种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的三肽化合物。

 

图片

 

该成分存在于几乎人体的每一个细胞,并扮演着多种关键角色,包括抗氧化、解毒、维持细胞内氧化还原平衡以及参与蛋白质合成等。

 

谷胱甘肽的商业化历史非常悠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工业化量产,其下游市场的成熟度也极高。

 

 

 “跨界”全能原料 造就单项冠军

 

谷胱甘肽在医疗保健、美容护肤、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等多个领域都有应用。

 

聚焦到国内,谷胱甘肽片作为肝病辅助用药收录在《中国药典》中、谷胱甘肽可作为保健食品原料进行保健食品注册。

 

而在化妆品方面,谷胱甘肽主要是抗氧化和美白祛斑,作为主打成分的新增化妆品数量逐年增加。

 

图片

 

根据Vic Market Research数据,2023年全球谷胱甘肽市场销售额达0.98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发展迅猛,占全球比例19.92%

 

生产领域,中国的金城医药和日本Kyowa Hakko Bio(协和麒麟)位列领导地位,两家企业瓜分了全球67.37%的市场。

 

其中协和麒麟是发酵法的开创者,由于谷胱甘肽的手性结构和合成技术复杂,制备壁垒非常高,在2012年之前处于垄断状态。

 

中国的金城医药通过与日本钟化合作,获得了谷胱甘肽专有技术的使用许可,在2012年10月拿下谷胱甘肽原料药的生产批件,成为国内首家实现谷胱甘肽产业化的企业。

 

图片

 

之后其市场份额逐年攀升,产能逐渐从2019年的200吨扩产到500吨,并于2011年于科创板上市,目前总市值达44亿元

 

 

合成生物法 机遇与挑战

 

前文提到,目前大规模生产谷胱甘肽主要是发酵法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特定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和大肠杆菌)代谢物质将糖类转换为谷胱甘肽,是由日本企业发明的工业化生产技术。
发酵法的生产过程简单、应用成熟,但所得的谷胱甘肽含量不高,且发酵法生产的谷胱甘肽有硫化氢残留,不适用于添加至化妆产品之中。
这些现有的缺点,给合成生物法生产谷胱甘肽提供了市场机遇。
合成生物法的生产工艺是以天然氨基酸为底物,利用生物体内天然的谷胱甘肽合成酶催化生产谷胱甘肽,具有原料来源简单、反应条件温和、专一性强等优势。
目前,用酵母发酵的产品报价约800-900元/公斤,合成生物学工艺生产的谷胱甘肽,报价约600-700元/公斤,具有一定价格优势,但仍需培养市场。

 


尤其是药品原料方面,由于原料变更涉及复杂的申报审批流程,安全性和稳定性是比成本更加关键的因素。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