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某些方面已显露出其局限性。近年来,吸入性药物因其独特的给药方式和治疗优势,逐渐成为呼吸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国内首个吸入性抗生素——妥布霉素吸入溶液,以及它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妥布霉素吸入溶液于2022年上市,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正式发布,健康元产品健可妥®(妥布霉素吸入溶液,5ml:300mg/支)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乙类范围。它是目前国内首个批准的吸入用抗生素类药物。主要针对伴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支气管扩张症,控制感染和改善症状。

随着妥布霉素吸入溶液的上市,既往因耐药和毒性导致的抗生素无法长期使用问题将得以解决,同时也将改善大量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无药可用的困境。




PSM China

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扩张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表现为反复感染导致支气管气道持续和终身扩张,以及粘膜纤毛运输机制的功能减弱。这些气道的改变使细菌更容易侵入,并使额外的粘液积聚在拓宽的气道中,使其易于感染。这种疾病的特征是持续咳嗽,粘液过多,经常出现气流阻塞,并伴有发作性症状恶化。据了解,支气管扩张症在国内患者约2,000 万人,40 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为1.2%,却无针对性药物可用。国内也因缺乏吸入抗生素,稳定期的治疗进展停滞不前,给患者、医疗系统,以及社会均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PSM China

妥布霉素



妥布霉素(Tobi)是一种来自黑暗链霉菌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细菌感染,抑菌方式为浓度依赖型,其传统的全身给药肺组织穿透性差,肺局部药物浓度低,细菌耐药风险高,且因体内药物暴露量高易出现耳毒性和肾毒性,这些特性均限制了稳定期支扩症患者的长期用药需求。


  1. 局部给药,高效安全:与传统的全身给药方式相比,妥布霉素吸入溶液通过吸入给药,能够直接作用于肺部病变部位,提高局部药物浓度,从而更好地发挥抗菌作用。同时,局部给药减少了药物在全身的分布,降低了全身毒性反应的风险。
  2. 降低耐药风险:由于妥布霉素吸入溶液是局部给药,减少了药物在全身的暴露量,因此降低了耐药菌株产生的风险。这对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3. 适用于长期维持治疗:妥布霉素吸入溶液的给药方式使得它适用于长期维持治疗。对于需要长期控制病情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福音。


什么情况下适合使用?


妥布霉素吸入溶液适用于成人伴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支气管扩张症,控制感染和改善症状。

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价值作用?

配备


使用妥布霉素吸入溶液时,需要用到 Air360 系列网式雾化器

警惕


妥布霉素吸入溶液仅供吸入使用。不建议稀释或在雾化器中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也不可用于皮下、静脉或鞘内注射。

疗程


推荐剂量为每次一支(300 mg),每日两次
妥布霉素吸入溶液每周期治疗方案为:持续用药 28 天,停止用药 28 天。然后进入下一周期。
每日两次用药间隔时间尽可能接近 12 小时,应不少于 6 小时。如漏用一次药物,则应在距下次计划用药时间至少 6 小时前尽快补用。如距下次计划用药时间不足 6 小时,则无需补用,下次仍按原计划时间及剂量用药。

特别提醒:冰箱冷藏的要求为2-8℃,切不可冷冻。

操作


使用 Air360 系列网式雾化器,每次雾化时取妥布霉素吸入溶液 1 支,拧开瓶盖后将药液全部挤入雾化杯中,开启雾化器,经口吸入至雾化完全(没有雾气产生,雾化时间约 10-15 分钟)。

用药需注意



1、可能引起支气管痉挛。

2、已有与注射氨基糖苷类药物相关的耳毒性的报告,表现为听觉和前庭毒性。
 
3、氨基糖苷类药物(包括妥布霉素)对神经肌肉功能具有潜在的箭毒样作用,可能会加重肌无力。

4、接受多种吸入疗法的患者建议在吸入本品之前吸入其他药物或遵医嘱。

5、使用期间,除医生要求外,请勿改变剂量或停用本品。

6、本品如出现混浊,或者溶液中有微粒,则不可使用。

特殊人群用药

孕妇


氨基糖苷类药物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伤害。

哺乳期妇女


应综合权衡母乳喂养对婴儿发育和健康的益处、母体对妥布霉素吸入溶液的临床需求、以及本品对婴儿或潜在母体条件下任何潜在不良影响。

儿童


妥布霉素吸入溶液适应症尚未在 18 岁以下儿童患者进行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老年


要注意监测肾功能。

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应避免妥布霉素吸入溶液与其他具有神经毒性、肾毒性或耳毒性的药物同时和/或序贯使用。一些利尿剂可以改变血清和组织中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浓度,从而增强其毒性。因此, 妥布霉素吸入溶液不应与依地尼酸、呋塞米、尿素或静脉内甘露醇合并使用。

-END-

参考文献
[1] 孙红,米丽晶,沙树伟,等月见草籽油及月见草脂肪酸钾盐对小鼠前列腺素E2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1989,(4):38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