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当奥林巴斯的NBI窄带成像技术以专利壁垒筑起软镜“黄金标准”,日系三巨头凭借CCD传感器架构垄断中国软镜超80%市场时[1],国产内镜破局正面临变局:CMOS替代CCD的通用技术红利逐渐消退,国产内镜的增长和叠代似乎陷入了瓶颈。


在这一技术迭代的十字路口,软性内窥镜科室级解决方案提供商灵眸医疗选择了一条“非对称创新”路径——借助团队多年在组织光学技术上的积累,利用多光谱光源整合技术,革新的推出带出血点识别的“全场景成像”理念。整合HLI(真彩白光成像)、SVI(窄谱浅层成像)、TCI(色彩分离成像)及国产独家的 DHI(红光深层成像)四种成像模式,直击传统设备未覆盖的黏膜下诊疗盲区,达成对于黏膜组织不同深度的成像目标,从而实现从筛查、诊断到治疗的全场景应用。


而这一创新成果正加速转化为临床价值与商业势能。继2025年4月完成由九合创投领投、承树风华跟投及老股东海邦沣华追加投资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后;其核心产品VC-1600系列电子内窥镜系统于今年5月正式落地国内三甲医院,并同步开启全球化布局,产品已出口至20余个国家和地区,仅2025年上半年便斩获数千万元订单销售。


image.png

灵眸医疗参加Arab Health 2025


image.png灵眸医疗参加DDW2025



01

国产首创DHI红光深层成像技术,助力消化内镜填补治疗空白



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是降低消化道肿瘤死亡率的关键。然而,当前国产内镜的成像功能主要集中于筛查与诊断环节,在消化道内镜下治疗方面缺乏专用成像方案。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电子内镜普遍依赖单一的白光成像模式。虽然后来通过光栅技术和多路LED光源技术实现了窄带光谱特殊光成像,但整体上成像模式仍未涉及治疗场景。


并且,消化道解剖结构复杂也对内镜产品的精准超控、出血点快速识别等提出了高要求。比如贲门区域手术需要反转胃镜,术中出血时需要快速定位出血点进行止血等。


DHI红光深层成像技术的出现将特殊光模式的应用领域突破至治疗阶段。DHI红光深层成像技术为灵眸医疗技术团队自主研发,并取得多项发明专利,是国内首个获得临床普遍认可的出血点识别技术。其原理是使用窄带绿光和红光照明,通过对差异值的识别及算法,提升深层血管及高浓度血液所在区域与周围黏膜的对比度,从而有效凸显出血点,辅助医生快速定位止血。


image.png 

由于国内此前并无DHI技术,一切都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灵眸医疗创始人吴拱安表示,安全诊疗是内镜临床的重要方向,当时市场已有RDI双红光成像方案,但经系统分析,灵眸医疗认为在工程化和知识产权层面难以实现目标。因此,团队回归组织光学成像原理,综合考虑物料可得性与工程可行性,最终选择以红光为主结合数字光谱处理的技术路径,成功避开了知识产权壁垒,实现了出血点的高效凸显。


在高速信号传输方面,灵眸医疗摆脱了高成本的光纤传输方案,突破技术壁垒,自研开发高速信号全电传技术,达成高带宽信号强抗扰、实时无损传输,为医生提供高保真影像。


灵眸医疗创新提出“全场景成像”理念, HLI(真彩白光成像)、SVI(窄谱浅层成像)、TCI(色彩分离成像)及 DHI(红光深层成像)四种特殊光成像模式全面覆盖各种临床场景的成像需求,为消化道早癌提供筛查、诊断、治疗全链路的专业成像方案。


5709f7ed23f6c833561a5967271d577.png


02

打造软性内窥镜科室级解决方案,医工结合特色镜种开发



灵眸医疗定位于“软性内窥镜科室级解决方案提供商”。科室级解决方案,即针对医院具体业务需求、痛点或目标,量身定制的系统性解决策略与实施方案。


灵眸医疗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实现:一是产品设计,提供了检查、诊断到治疗的全场景解决方案,给医生提供了一站式服务;二是重视医工结合, 研发团队全程与医生紧密互动,从设计到临床试用快速响应,解决临床痛点,持续优化产品;三是定制化能力,根据医院特殊场景需求定制开发各类镜体。


灵眸医疗能精准洞察前沿临床需求,并将洞见高效转化为创新产品解决方案,践行“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理念,确保产品真正满足医患所需。


吴拱安总结道:“在激烈的国内内镜市场竞争中,与专家共创定制化解决方案的能力正是我们塑造独特竞争优势的关键。凭借在内镜领域深厚的专业积累和敏捷高效的项目管理能力,我们能够快速响应并实现专家的临床构想,这使我们显著区别于竞争对手。”



03

拓展海内外展会、学术交流圈,产品出口20余国



灵眸医疗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商业模式:通过主机设备/内镜销售奠定基础,以OEM模式实现全球产能协同,借修服务构建持续收益,并依托定制化开发解决临床痛点。这种多维度布局已形成完整商业闭环。


在国内市场,灵眸已建立专业化渠道网络,实现对核心省份的深度覆盖。其自主研发的VC-1600系列电子内窥镜系统自2024年5月获证以来,迅速完成近40套设备装机,成功入驻全国委员单位及省级主委单位,临床反馈优异,品牌认可度持续提升。

 image.png

灵眸医疗参加2025 CMEF展会


image.png

第22届北京国际消化论坛现场


全球化布局方面,产品已进入亚太、拉美等20余国,建成海外服务中心并完成近10套设备装机。通过持续参与APDW、DDW、UEGW、Arab Health等国际顶尖学术会议,灵眸品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预计2025年底将完成40个国家的商业布局,实现亚太、拉美、中东非区域全覆盖,并正式进军欧洲市场。


2025年下半年,灵眸医疗将持续加快国际化节奏,加大区域投入,拓展注册布局,深化学术合作,推动更多“全场景+AI”创新方案落地。


image.png
image.png

灵眸医疗海外医院装机


正如创始人吴拱安所言:国产内镜需摆脱低价内卷,通过提升综合性能抢占进口份额。中国市场的庞大临床需求与医生创新诉求,为能快速解决临床痛点、提供优质服务的企业创造突围机会。


在大多内镜企业仍困于参数竞赛、实现产品基本性能时,灵眸医疗已开始利用DHI红光深层成像技术重新定义软镜价值坐标,将精准止血等临床刚需转化为技术突破口,为国产软镜开辟全新发展路径。


参考资料:

[1]《【首发】灵眸医疗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加速国产软镜全球化布局》,动脉网


如果您想对接文章中提到的项目,或您的项目想被动脉网报道,或者发布融资新闻,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信息和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