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近日牵头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科学技术厅制定出台了《海南省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行动方案》也将成为海南省发展生物制造产业的领头文件,推进产业向新提质增效。

《行动方案》结合海南省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区位自然条件、自贸港政策制度优势等提出了未来三年“5+8+N”发展路径,即聚焦“海洋生物制造、生物育种”两大特色创新。


未来,海南将重点在“生物医药、生物食品、生物农业、生物材料、生物化工与能源”五大领域发力;围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培育-产业发展”主线,实施“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构建、因地制宜发展若干特色产业链,引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构建良好的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生态。


《行动方案》明确,今年底,组建海洋生物制造创新中心,培育若干个标志性产品,谋划一批中试及重点产业链项目。


实际上,海南发展海洋生物制造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资源优势,海南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作为“蓝色药库”有着超过地球总量80%的生物,开发潜力巨大;


二是政策优势,海南自贸港的开放政策和博鳌乐城医疗旅游先行区的特许医疗政策等;


三是平台优势,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三亚深海化合物资源中心着眼深海生物开发领域,逐步建立深海生物样本采集、深海样品生产改造、生物活性筛选鉴定等平台;海口国家高新区已形成“海口药谷”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等;


四是产业基础优势,海南在高端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全生物降解材料等产业产值规模已近800亿元,有了比较好的产业基础。


未来,海南将发展海洋生物基材料,利用蓝藻、红藻等海洋资源制造聚乳酸、卡拉胶纤维等材料。在儋州、海口等地建设海洋生物制造中试孵化平台,丰富涉及功能食品、日化品、微生物制剂等行业中海洋生物制造产品的种类。”黄家林说。


到2027年底,力争形成以海口、三亚为“双核”,儋州、琼海为“两翼”,联动定安、文昌、澄迈等多个市县的“双核两翼多点”产业空间布局,呈现全省“重点产业清晰、地域特色鲜明、产业规模领先、产业链完整”的互补发展格局,实现生物制造产业产值超百亿,提升海南生物制造产业的成色度。


根据智药局统计,截止2024年11月,我国31个省份、自治区和直辖市中,已有28个在相关政策中明确提出支持合成生物/生物制造产业发展。


此时海南省《行动方案》的出台,对海南省加快自贸港先进制造业等重点产业发展,促进海南经济高质量发展,无疑会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The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