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诊断、鉴别诊断、严重程度评估、疗效评估以及疾病随访的重要工具,但目前的国内外指南在正常预计值制定、参数评价、诊断标准、分级评价等多方面皆未统一,导致了我对肺功能的解读出现了混乱。
如在定性肺功能障碍的标准中,虽然用高限(upper limit of normal,ULN)和低限(lower limit of normal,LLN)来判断是否正常是最合理的,但因其影响因素甚多,差异性大,目前国内大部分采用FEV/FVC>92%预计值作为判断标准,而慢阻肺GOLD指南中完全忽视UIP和LIP,采用吸入气道扩张剂后一秒率(FEV1/FVC) <70%作为定性诊断标准;其次,肺功能障碍的分级也未完全统一,虽然国内很多单位用的是五级分类法,但临床上也有三级分类法,此外,针对COPD的严重程度有四级分类法。
因此,借此温习、整理了肺通气功能检查及结果分析相关的基础内容!

 

01
    
肺功能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肺功能检查虽然是非创伤性检查项目,但仍有其禁忌证。在实施肺功能检查前,要严格把控其禁忌证,以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图片

 

02
    

相关名词

 

肺容量指标

 

图片
FVC: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深吸气至肺总量,做最大力量、最快速度的呼气所呼出的最大气体容积。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时,常小于肺活量。

图片

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

FEV1/FVC:一秒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

FEF50%: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瞬间流量

FEF75%: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瞬间流量

FEF25%-75%:用力呼气中段流量

外推容积:Back-extrapolated volume,是肺功能测试中的一个指标。它是指在用力呼气过程中,从开始呼气到达到峰流速的时间(FET-PEF)所对应的容积。外推容积的绝对值应小于150ml或小于用力肺活量(FVC)的5%(取较大值)。

图片
图 外推容积

 

03
    

肺功能检查的关键步骤

 

体位准备
取挺直坐位,双脚着地,头保持正直,下颌自然水平或稍上仰,松解过紧的衣物。

 

肺通气功能检查步骤

①潮气呼吸步骤,即均匀平静地呼吸;

②最大吸气,即在潮气呼气末,快速深吸气至吸不动为止(TLC位);

③用力呼气,即爆发呼吸并持续呼气至尽头(RV位);

④再次最大吸气:快速用力深吸气直至吸满为止。此时可以得到容量-时间曲线和流量-容积曲线。
图片
图 FVC检查的程序

 

04
    
肺功能报告的组成

 

肺功能报告的组成部分:①患者的基本信息;②检查指标与测定值;③检查图形;④质控等级;⑤检查结论。

 

图片

 

患者的基本信息

此处,关注患者的姓名以及身高、年龄及体重等影响预计值的准确性

图片

 

检查指标与曲线

相关指标的预计值与实测值、容量-时间曲线与流量时间曲线

图片

 

质控标准

呼气起始:流量-容积曲线呼气相升支陡直上升,呼气有爆发力,PEF尖峰迅速出现,外推容积<5%FVC或150ml

呼气过程:呼气相降支曲线平滑,过程无中断、咳嗽、漏气等,至少呼气6秒。

重复测试可重复标准(3-8次)

图片

临床上可采用A级、B级及C级的检查数据;

D级数据存疑,综合临床资料判断部分结果仍可被接受;

E级数据仅可用于说明个体的结果为“最低测得值”,不保证重复性,如“处于正常范围”尚可说明肺功能无障碍;

F级数据则不可采用。

 

05
    
肺通气功能的判断

 

图片

 

肺通气功能预计值
预计值方程:由于种族、年龄、身高及体重差异等因素影响,世界各地肺功能参数的正常预计值公式并不相同。在过往我国分别由东北、西北、华中、华东、东南、西南六大地区于1988年制定各自的标准。简文华、高怡等人在2017年更新了我国4-80人群肺通气功能参数预计值方程可作为参考。
图片
图 男性FEV1与年龄和身高的关系
低限与高限:健康人群高限(upper limit of normal,ULN)和低限(lower limit of normal,LLN)分别是最高和最低临界值,是理论上最科学的评价标准,被美国医学会(AMA)和美国胸科协会/欧洲呼吸学会(ATS/ERS) 的肺功能诊断指南采用。
Z值:在目前最新的肺功能部分报告中,会系统计算后直接给出Z值[Z值=(最佳值-预计值)/SD],当其<1.645时视为异常(考虑5%的假阳性率)。
预计值百分比:在相关研究发现,FVC与FEV1预计值的80%与最低临界值(LLN)非常接近(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因此在临床上常采用FVC、FEV预计值≥80%作为正常与否的判断标准,而因考虑到误诊率与漏诊率,采取FEV/FVC>92%预计值作为正常与否的判断标准,小气道功能[FEF50%、FEF75%、FEF25%-75%]≥65%为正常。

图片

 

定性判断通气功能障碍的类型
分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以及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障碍是介于正常与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一种类型。
图片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指气流吸入和/或呼出受限引起的通气功能障碍。其特征是FEV1/FVC降低。在曲线上可见流速-容积(F-V)曲线降支内陷,容量-时间(V-T)曲线显示呼气时间延长。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指肺扩张受限和或回缩受限引起的通气功能障碍。其诊断标准是FVC(VC)<80%预计值。曲线可见流量-容积(F-V)曲线收窄,容量-时间(V-T)曲线平台提前出现
混合通气功能障碍:指同时存在阻塞性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曲线可见F-V收窄、呼气降支内陷;V-T曲线呼气时间延长等

小气道功能障碍:指反映小气道功能的流量参数FEF50%、FEF75%和FEF25%-75%下降,MEFV曲线略向容量轴凹形,常规通气功能参数FVC、FEV、FEV/FVC尚在正常范围。当FEF50%、FEF75%和FEF25%-75%3项指标中有2项低于65%预计值,可判断为小气道功能障碍。临床上常见于慢阻肺高危患者、哮喘的缓解期以及老年人和长期吸烟者。

 

定量判断肺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

ATS/ERS(2005版/2019版) 的通气功能下降分五级,即:

轻度:70%≤FEV1% pred;

中度:60%≤FEV1% pred≤69%;

中重度:50%≤FEV1% pred≤59%;

重度:35%≤FEV1% pred≤49%;

极重度:FEV1% pred<35%。

2000 年 AMA 的肺通气功能障碍分三级:

60%≤FEV1% pred<LLN;

中度:41%≤FEV1% pred≤59%;

重度:FEV1% pred≤40%。
目前国内有部分单位采用传统三级分类法,大部分指南或单位采用的是ATS/ERS的五级分类法。
图片
对于慢阻肺患者,需要注意的时跟GOLD中COPD严重程度分级作区分,其中采用吸入气道扩张剂后一秒率( FEV1 /FVC) <70% 作为定性诊断标准,采用FEV1 占正常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作为严重度的分级标准。

严重程度分级:
GOLD1级: 轻度≥80%
GOLD2级:中度:50-80%
GOLD3级:重度:30-50%
GOLD4级:极重度:<30%
图片
来源:知行呼吸与重症康复
编辑: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