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检查在慢阻肺诊断和管理中的应用
诊断
肺通气功能检查表现为持续气流受限是慢阻肺的诊断的必备条件,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0.7或LLN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必须强调是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
分级
慢阻肺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中,FEV1作为独立的指标,根据FEV1占预计值%,将慢阻肺进行GOLD分级,即1级:FEV1%预计值≥80%;2级: 50%≤FEV1%<80%;3级:30%≤FEV1%<50%;4级: FEV1%<30%。

气流受限程度vs肺功能损害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此慢阻肺的气流受限程度有别于肺功能损害程度,前者为疾病的严重程度分级,后者为肺功能损害分级,肺功能损害程度不等同于疾病的严重程度。

来源:中国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2024年)
当患者的肺功能损害与症状之间存在明显的不一致时,应进一步评价患者的合并症、肺功能(肺容积及弥散功能)、肺部影像学、血氧和运动耐力等指标。对呼吸困难重但肺功能损害不严重的慢阻肺病患者,需排查心血管疾病、胃食管反流病、肺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等其他导致呼吸困难的常见疾病;对存在严重气流受限,但临床症状却轻微的慢阻肺病患者,需注意因运动减少等因素导致的呼吸困难症状。
其他
肺功能检查同时有助于非药物治疗如外科肺减容手术的选择,其适应证包括:有明显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FEV1占预计值%<45%),弥散功能指标DLCO>20%,肺容量检查有气体潴留的证据(包括RV占预计值%>150%,TLC占预计值百分比>120%, RV/TLC>60%),胸部CT提示存在过度通气的区域和相对正常的肺组织,经过康复锻炼后6min步行距离>140m。肺减容手术的禁忌证包括:FEV1占预计值%<20%、均质性肺气肿等。
肺功能检查有助于识别肺功能快速下降表型,早期慢阻肺定义中每年FEV1下降≥60ml为快速下降。FEV1越低,预后越差,如果短期内FEV1进行性下降,则预示疾病进展迅速,预后更差。
肺功能检查在哮喘诊断和管理中的应用
临床上怀疑哮喘的患者,都应该进行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测,如通气功能提示阻塞性通气改变,即可以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如舒张试验阳性,结合临床病史来确立哮喘的诊断;如舒张试验阴性,且FEV1占预计值%≥70%时,可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
诊断
1.哮喘的诊断标准中,除了临床症状体征外(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需要有可变的气流受限的客观依据作为诊断标准,以下3条至少要符合1条:
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增加≥12%,且FEV1绝对值增加≥200ml;或含ICS抗炎治疗4周后与基线值比较FEV1增加≥12%和绝对值增加≥200ml(除外呼吸道感染)。
②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常用吸入激发剂为乙酰甲胆碱或组胺,通常以吸入激发剂后FEV1下降≥20%,判定结果为阳性,提示存在气道高反应性。FEV1占预计值%≥70%时,可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除外4周内呼吸道感染)。FEV1占预计值%<70%时优先考虑支气管舒张试验。
③呼气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至少连续7d每日PEF昼夜变异率之和/总天数)>10%,除外呼吸道感染。

2.当临床症状提示可能为哮喘,但无法开展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达不到诊断标准中可变的气流受限依据时,不建议过度依据支气管舒张或激发试验的临界值,可采用“拟诊路径”提升哮喘诊断率。
如提示以下情形之一可拟诊哮喘,并启动诊断性抗哮喘治疗后进一步确诊: ①肺通气功能检查无法开展的情况下,可采用呼气峰流速仪行支气管舒张试验,PEF较基线增加≥20%;②两次访视之间肺功能FEV1变化≥12%且绝对值≥200ml;上述方法均需除检查前4周内的呼吸道感染;③在FEV1占预计值%≥80%的患者,基线期肺通气功能存在小气道功能障碍MEF25、MEF50、MMEF三者任意两者占预计值%≤65%,或支气管舒张试验FEV1增≥10%,伴FeNO≥35ppb。
分级
可根据白天、夜间哮喘症状出现的频率和肺功能检查结果,将慢性持续期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3度。轻度(FEV1占预计值%≥80%或PEF≥80%个人最佳值,PEF周变异率为≤30%)、中度(FEV1占预计值%为60%~79%或PEF60%~79%个人最佳值,PEF周变异率>30%)和重度(FEV1占预计值%<60%或PEF<60%个人最佳值,PEF周变异率>30%)。PEF周变异率:(2周内最高PEF值-最低PEF值)/[(2周内最高PEF值+最低PEF)×1/2]×100%
辅助诊断哮喘-慢阻肺病重叠
哮喘慢阻肺病重叠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哮喘和慢阻肺病两个疾病共存。目前哮喘-慢阻肺病重叠尚无公认的诊断标准,符合如下标准的患者需考虑诊断:
1.已诊断慢阻肺病的患者,如存在可逆的气流受限(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改善率≥12%,且绝对值升高≥200ml)、FeNO增高、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增高、既往有哮喘病史,需考虑诊断哮喘-慢阻肺病重叠。
2.已诊断哮喘的患者,经过3~6个月规范治疗后,仍然存在持续气流受限(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70%),存在有害气体或物质暴露史(吸烟或既往吸烟≥10包·年),高分辨率CT判断存在肺气肿以及肺功能检查弥散功能下降,需考虑诊断哮喘-慢阻肺病重叠。
参考资料:1.中国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2024年)2.中国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2018年)3.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