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自201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第一种CAR-T细胞产品以来,先后有6种CAR-T产品进入市场。今年早些时候,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lifileucel成为FDA批准的第一种用于实体瘤(转移性黑色素瘤)的细胞治疗产品。此外,TCR-T治疗产品afamitresgene Autoleucel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获得批准,用于治疗晚期滑膜肉瘤。癌症细胞疗法在经历了数十年的磨砺之后,终于迎来了收获的时刻。
然而,尽管有这种变化,癌症细胞治疗领域仍面临着与细胞持久性、实体瘤有效靶向和产品制造等相关的挑战。癌症细胞疗法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创新和发展依然是该领域的主题。
-02-
一、癌症细胞治疗的临床变化
在过去的两年里,新的细胞治疗试验的数量有所减少。临床试验的数量在2021年达到峰值,此后在2022年下降了3.9%,在2023年下降了4.3%。尽管总体上有所减少,但三期试验在这两年分别增长了33.3%和43.8%,2022年至2023年的新试验总数仍超过2019年至2020年的数字。

此外,细胞治疗临床研究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胃肠道癌症中下降幅度最大,而在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25.0%)、癌症呼吸系统(90.0%)和混合实体瘤(3.5%)试验中,细胞治疗的应用有所增加。

2023年,基于细胞的癌症疫苗、CAR-NK细胞和基于细菌的治疗药物相对于2022年有所增长,而CAR-T细胞和其他T细胞产品在该领域的份额减少。关于靶标,最常见的靶标仍然是CD19、BCMA和CD22,但它们在过去一年中有所减少。相比之下,其他靶标的试验增加,如CD7(33.3%)、HER2(14.3%)和NKG2D(233.3%)。

-03-
二、发展中的“中国CAR-T”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CAR-T疗法临床研究的主要力量。除了CAR-T细胞治疗临床试验的大幅增长外,中国研究人员还在产品开发和临床前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包括新靶点设计、功能增强、精确调控、通用CAR-T细胞以及不同免疫细胞源的细胞转化。此外,中国CAR-T的发展也得益于中国政府颁布的许多细胞治疗政策,包括金融支持和逐步完善的监管体系。
自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流程的意见》以来,中国生物技术行业开始快速开发CAR-T细胞产品,资本和资金不断增加。香港联交所于2018年发布了18A上市政策,允许创收前生物技术公司在满足特定条件后注册。此外,中国A股市场于2019年发布了科技创新委员会政策,并于2021发布了北京证券交易所政策,以鼓励并允许盈利前的科技公司公开上市。在这种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开发细胞治疗产品的公司看到了融资的强劲增长。2018年至2021,中国细胞治疗公司累计筹集资金23.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5%,公开宣布的金融交易109笔。
在过去的15年中,患者对临床试验的意识不断提高,患者的参与也在增加。此外,中国的研究人员一直在积极扩展CAR-T细胞的适用临床背景,包括实体瘤和肿瘤以外的疾病。CAR-T细胞疗法中最常试验的实体肿瘤包括肝癌、胰腺癌和脑癌,而非恶性疾病涵盖范围更广,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病和POEMS综合征。具体而言,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CAR-T细胞试验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肾炎、干燥综合征、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以及针对感染性疾病的CAR-T细胞试验,包括艾滋病、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和新冠肺炎。
-04-
三、新一代“CAR-T”
-05-
结语
公众号内回复“ADC”或扫描下方图片中的二维码免费下载《抗体偶联药物:从基础到临床》的PDF格式电子书!
公众号已建立“小药说药专业交流群”微信行业交流群以及读者交流群,扫描下方小编二维码加入,入行业群请主动告知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