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工智能领域Top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的一篇论文《MPCT: Multiscale Point Cloud Transformer With a Residual Network》突然在学术圈引发轩然大波。

 

 

而热议点也是有点奇葩,在正文的某个角落,赫然出现了一句与内容毫无关系的国骂:"liujiaming shidaSB"。更戏剧性的是,liujiaming正是这篇论文的第二作者!

 

顶级期刊的“史诗级翻车”

 

熟悉该领域的都知道,作为多媒体领域公认的Top期刊,能在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上发表文章可谓是一件骄傲的事情,堪称"科研人的高光时刻"。该期刊以严苛的审稿流程著称,不少论文要经历数月甚至一年的反复修改才能过关。然而,经历了如此之长的编审流程,居然还能出现“liujiaming shidaSB”如此乌龙,不仅影响其期刊声誉,还会让人怀疑它的审核机制是否形同虚设。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全网猜测出来了很多“假说”:

 

“学术暗战”说:难道是作者间爆发矛盾,用论文"互怼"

 

“手滑社死”说:会不会是作者调试代码时不小心把吐槽写进了论文?

 

“审稿漏洞”说:如此明显的错误都能过审,期刊的审核机制是否形同虚设?

 

“学术腐败”说:学术不端?作者名次存在问题?这才是最让人担忧的。

 

让我们一起看看后续事情经过。

 

 

事件后续:学术诚信再遭质疑

 

这篇文章有6位作者,该论文第一作者“Yue Wu”,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教授,论文第二作者“Jiaming Liu”是他的学生,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级的硕士研究生刘某某,其他几位作者分别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几位老师以及一位外校的硕士生。

 

图片

 

519日前后,这起离奇的"学术国骂"事件冲上热搜,引发全网热议。但第二作者刘某某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均未回复。

 

520日,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方面在邮件中回复称,已收到反映,正在积极调查此事。不过,在官方调查结果公布前,这句"国粹"究竟是如何突破层层审核、最终出现在正式发表的论文中,仍然是个未解之谜。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起看似荒诞的"学术脏话"事件,实则暴露了三大问题:论文审核机制存在明显漏洞;学术发表流程的严谨性遭质疑;学术伦理规范亟待加强

 

发人深思呀。

 

但其实,这种学术不严谨并不是第一次!

 

 

史上最长撤稿时间!

虚构病例被发表,80年后真相大白

 

1923年发表在Nederlands Tijdschrift voor Geneeskunde(荷兰医学杂志)上的病例报告《Een geval van uroptoë(尿血一例)》显示:尸体解剖显示该男子肾脏奇异地位于胸腔内。一例肺炎导致肾脏漏入他肺部周围的空间,导致令人困惑的咳嗽。这个24岁的病人在咳嗽出4杯像小便一样的液体之后死亡。

 

图片

 

听起来不可思议吧?事实上,案例中这个人从来不存在。2003年,该报告被撤回。

 

对此,编辑回应:来自 A. Querido 教授(1901-1983)的传记资料表明,该案是由调皮的医学学生在准备他们的考试时伪造的。他们从未想到文章竟然被接收并发表了。1923年的病例报告现已撤回

 

 

三甲护士论文,

惊现“男性确诊子宫肌瘤”

 

此外,还有更离谱的,一篇题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的论文日前在网络流传,引起热议。

 

这篇论文作者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相关护士,于20176月发布在《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文章开篇第一句话介绍,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女性的生殖器官健康。然而,在资料与方法部分中,论文写道:「选取本院20154月~20164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

 

图片

 

网友深挖发现,有多篇妇科论文及文献中都出现“男性病例”。

 

比如发表在《中国医药指南》中一篇题为《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联合卵巢移位、阴道延长对患者性生活质量及内分泌水平的影响》的文章中,在第一部分资料与方法中介绍:对照组中60例(60%)为男性,40例(40%)为女性。观察组中55例(55%)为男性,45例(45%)为女性。

 

图片

 

此外,该杂志2018年第16期刊发的《子宫腺肌瘤腹腔镜保守手术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观察》中写到,对60例子宫腺肌瘤患者进行研究,实验组男性患者18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2018年第6期刊发的《护理干预在羊水栓塞高危产妇预防中的意义分析》,其中提及选取20149月至20179月抚顺市中心医院治疗出现羊水栓塞的高危产妇14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有34例男性患者

 

 

小结

 

这起国骂论文事件看似荒诞,却撕开了学术圈的遮羞布——审核形同虚设、学术伦理缺失、甚至数据造假也能成功发表从顶级期刊的史诗级翻车,到百年伪造病例的黑色幽默,再到男性子宫肌瘤的离谱数据,这些事件背后暴露的问题远比八卦更值得警惕:审核制度为何会失灵?学术署名是看科研能力还是利益网?等等。

 

事实上,在此次事件爆发前,学术期刊界早已存在多起因不同缘由导致的论文撤稿案例,却始终未能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

 

而公众所期待的绝非仅仅是形式上的"撤稿"与致歉,仅是希望透过这些事件,推动建立更为严谨的审核机制和长效的监督体系,杜绝“潜规则”,才能维护科研的公信力。

 

学术不是儿戏,而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基石。试问:当论文变成段子,学术界开始魔幻起来的时候,我们所追求的到底是真理,还是荒诞?

 

撰写:MIE

编辑:小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