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信息:
基本信息:
女性, 49岁。
疾病描述:
2024年10月单位体检右上结节8毫米,看了以前术后的复查,在术后半年时已经有发现,2023年7月查体报的4毫米,没引起重视。隔了15个月查体8毫米。看了医生说观察一段时间,隔了三个月即2025年1月复查是1公分(不是同一家医院ct)。因为多发结节,所以请主任看看能否消融。术前术后都咳嗽严重,咳嗽原因吃了咸的东西齁住了。患者曾于2021年5月肺中叶切除,病理良性 。
希望获得的帮助:
请看下结节现在处于什么阶段,怎么处理,因为多发。做过一次手术,对手术产生极大恐惧感,不是一般的遭罪。极度焦虑中,身体急剧消瘦!
影像展示与分析:
我们先来看2025年1月复查时说的右上1厘米病灶以及其他结节的情况:


病灶C:右上叶近纵隔侧距离肺门近点的位置另有实性小结节,密度高,膨胀感不明显,边界清,考虑良性可能性大些。
再看2021年5月右中叶手术前这几处有没有异常以及与现在的差别:



当时左上叶也有微小磨玻璃结节,轮廓与边界清,像肺泡上皮增生或不典型增生。
再看中叶已经被切除并病理证实良性的病灶:



右中叶病灶3:此灶也是磨玻璃密度伴空泡征,表面有短细毛刺,整体轮廓与边界清,符合恶性磨玻璃结节的表现些。
我的意见:
红色的是这次的,对比之前手术前的,这个病灶有明显增大进展,而且表面毛糙,内部密度欠均匀,如果从影像来看是要考虑微浸润性腺癌的。但奇怪的是,术前中叶的其他病灶也是像恶性的,磨玻璃密度,整体轮廓清楚,那还有空泡。病理怎么会是良性的呢?我觉得病理最好能会诊下。如果只看术前的,粉色的像原位癌,黄色的像不典型增生,绿色的密度过高像良性,紫色的微浸润性腺癌可能性大,要么慢性炎倒也可能。可你说之前手术病理不是恶性,那现在右上的也就也可能不是恶性。由于影像像恶性,病理不是恶性,这影响到右上进展的这个现在的病灶的性质判断。我的想法是:1、原来的手术标本最好能病理会诊一下(因为从影像看就像恶性的,当然预后是一样的,即便恶性也是切了就是治愈);2、可以考虑4~6个月再随访对比,如果继续进展或者呈现更加典型的恶性特征,那还是得干预;3、还有一种可能是细支气管腺瘤。另外再回复:紫色这个几年来没有进展,不像恶性。旁边还有黑色这处,密度过高,边缘较光,考虑淋巴结可能。我觉得只局部切了红色的就可以。意见供参考!
感悟:
今天这个病例颠覆了我对磨玻璃结节的认知,因为影像如此典型像恶性结节的病理居然说是良性!但有两点疑问:1、病理会不会错误:按前面的分析,这是可能的,因为是人来判断的,就可能判断不准确;2、取材有没有问题:若黄色病灶确实不是恶性,但医生只取了这处,没有取粉色的两处有没有可能?也有可能的,因为病理的描述只说了一处,0.8厘米,按理说应该三处均取材并有病理诊断结果的。当然这种密度的结节,病理报良性与报恶性都不影响预后,都是切了就是治愈,也不必术后辅助治疗。但现在右肺上叶病灶B随访增大进展,判断它的性质却是与中叶病灶的性质相关的。因为我一直认为,致病的因素在同一机体上是一样的。如果原来切掉的中叶多发病灶是炎性,那么就说明曾经存在感染性因素,右上病灶也是炎性的概率就大些;如果当时中叶病灶是早期肺癌,那么致发生磨玻璃肺癌的机体内部因素是存在的且一致的,右肺上叶病灶也是早期肺癌的概率就大了。这是影像以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综合来看,我相信是病理取材不到位可能性更大,实在看不出粉色结节不是肺癌的任何影像特征。当然如果是这样,病理会诊也没用,肿瘤本身的组织都不在了,蜡块里的本来就并不是肿瘤。那就抛开中叶单纯按目前的影像以及随访进展来考虑病灶B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