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2024年7月,OpenAI CEO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与AI医疗健康巨头Thrive Global的CEO阿里安娜·赫芬顿(Arianna Huffington)一同在《时代》杂志上官宣了Thrive AI Health公司的成立。

 

Thrive AI Health的目标是打造一个个性化“AI健康教练”,它聚焦于睡眠、饮食、运动、压力和社交这五大日常行为管理。

 

随着当下Deepseek的爆火,中国的大模型在国际竞争上已经不弱甚至部分超越国外的大模型OpenAI。那么国内是否也有企业基于中国AI大模型做着与Thrive AI Health同样的事情,以及当前进展情况如何?

 

答案是肯定的。健海科技就是这样一家公司。为了让外界更好地理解AI在医疗健康这一领域正在发生的创新变革,动脉网采访到了健海科技创始人及CEO汪健先生。

图片

 

汪健,健海科技创始人、CEO,EMBA双学位

——“诊后疾病管理是一份极难但长期正确的事业!”

 

“健康教练技术研究院”创立者,于国内率先开展"健康教练"技术研究;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肥胖防控分会委员;

浙江省健康服务业促进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特聘导师等

01

一个全新医疗角色:AI健康教练

 

动脉网:Thrive AI Health和健海科技都着重强调“AI健康教练”和“改变人的健康行为”这两个新定义。请您说明这两个新定义的重要性?

 

汪健:我们先说“改变人的健康行为”,大部分的疾病都是由于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造成的,治疗只是用药物、手术等手段缓解或者遏制了疾病的症状表现,但是疾病的病因仍旧存在。如果治疗后不能听从医生的医嘱要求、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那么病情就可能出现愈后不佳、复发、加重的情况。在未来,好的治疗方案一定是好医、好药,加上好的健康行为管理,既治表象、也管内因。

 

“健康教练”,在我们看来,是医疗健康行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新角色,“健康教练”的工作着重于健康行为管理。目前的医生、护士等对健康行为改变并不擅长,也没有相应的时间投入其中,需要有人去承担患者的健康行为管理职责。当然,健康教练也可以是医生或者护士,只要其能够掌握“健康行为改变技术”即可。“健康教练”这个词对国内来说确实比较陌生。Sam Altman和Arianna Huffington共同提出的“AI健康教练”,是一个很好的理念,会对健康管理这个行业带来进一步的认知提升。

 

动脉网:“改变人的健康行为”目前存在的痛点是什么?“AI健康教练”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汪健改变人的健康行为是一个反人性的过程:它可以是培养一个行为,比如帮助新发高血压患者从总是忘记吃药到养成每日按时吃药的习惯;也可以是改善一个行为,比如帮助患者从每天大鱼大肉的饮食习惯变为每日合理搭配营养的饮食习惯。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通常需要21天至3个月。起初的1-7天,需要频繁地提醒和强化患者改变的意愿;中间的7-21天,需要持续强化意愿和行为并促成患者慢慢改变;随后的21-90天,需要让习惯变得不经意且自然发生。

 

但是,要去帮助一个人改变行为,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的事情,它本身要求这个人需要很好地掌握“健康行为改变技术”并且会消耗他大量的人力时间。健康教练往往需要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化情况进行“引导、鼓励、陪伴”三部曲。首先,是让人产生强烈的改变意愿,引导出强烈的改变动机;其次,是设定行为改变的目标和分拆出具体的改变计划,确保每阶段目标的合理性并鼓励个人坚持完成目标;最后,在个人行为改变的过程中长期陪伴,根据目标的实现情况,采用不同的行为改变方法,确保目标能够最终达成。基于上述情况,能够带来健康的健康教练,在当下仍是紧缺的“奢侈品”。

 

Sam Altman和Arianna Huffington的合作,是为了利用OpenAI的科学理念和Thrive Global多年积累的行为改变方法进行训练,日积月累地帮助个人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在目前DeepSeek、OpenAI这些大模型的拟人化、情感程度越来越自然的情况下,AI健康教练将具备完全超越人工健康教练的能力和优势。

 

在强化意愿方面,AI可以扮演你那喋喋不休的老母亲,给你充分关怀的同时还能给到更专业的指导;在目标和任务分解方面,AI可自动根据你的情况,实时动态调整你的行为计划——比如:在你繁忙得缺乏单独运动时间时,提醒你走路回家;提醒你在工作一段时间后,起身倒水、活动身体;在午餐后,提醒你按时吃药;晚上10点后,提醒你准备放松睡觉;在离复诊还有一天时,提醒你空腹和注意事项等,让行为改变计划彻底融入你的生活;在长期陪伴方面,AI更有优势,AI可以每时每刻地关注你的行为改变进度,在你遗忘或者想要放弃的时候,给予及时的鼓励和陪伴,让你持续保持改变的意愿和热情。AI健康教练,能让健康教练变得不再“奢侈”、不再不可企及,也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健康的生活。

02

做中国自己的AI健康教练,实现落地应用的全面领先

 

动脉网:健海做“AI健康教练”的切入点是什么?与Thrive AI Health相比,区别在哪里?

 

汪健:Thrive AI Health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发布具体产品,也没有明确的商业化路径,所以暂时还无法具体比较。我认为他们的切入点可能是直接通过商保切入C端。但从“商保切入”这条路径在国内较难实现,健海科技选择了从医院的诊后管理和随访切入。我们一直以来都认为这是健康管理需求最刚性、管理效果最好、商业化机会最大的切入点。

 

我们从2022年就开始研究和翻译国外所有的健康教练教材和论文,并且在2023年7月,出版了国内唯一的一本健康教练教材《如何成为一名整合健康教练》。该书籍由美国整合健康研究专家梅格·乔丹博士撰写,健海科技联合杭州师范大学共同翻译。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进行着业务的融合落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在1500家医院部署了随访软件、承接了100家医院的诊后管理服务、每月新增50000名以上的付费受管理患者。

 图片2.png

《如何成为一名整合健康教练》,美国整合健康研究专家梅格·乔丹博士撰写,健海科技联合杭州师范大学共同翻译

 

诊后管理的核心是主动的健康行为管理,要让患者有更好的疾病认知、解决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问题、督促患者的医嘱依从性和改变患者不良的健康行为。

 

在过去的十年里,健海一直在配合政府推动诊后管理相关政策、规划出台,并跑通诊后管理商业模式及做好市场教育。公司在2018年引入科大讯飞投资后,一直在尝试AI在诊后管理中的应用机会。但我们觉得应用效果并不理想,AI仍旧不够智能、不够人性化。而自从OpenAI的ChatGPT3.0诞生后,国内外的大模型进步速度越来越快。我们选择在当下这个时间点筹备发布自己的“蓝海AI大模型+专科健康教练智能体”战略,仅仅是因为我们认为当下是AI成本够低、经济收益够高、患者体验提升够明显、患者安全够可控的合适时间点。

 

动脉网:能否详细说说现在健海科技“AI健康教练”的规划和进展?以及其背后大模型对比DeepSeek、Qwen的优势?

 

汪健:健海在“AI健康教练”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并对未来具备明确规划。目前,我们每月与患者产生40多万通电话、80余万次企微和小程序咨询、完成 200多万次主动健康管理任务。

 

在技术研发方面,2024年公司基于Qwen大模型开展训练和算法调试,致力于打造自己的“蓝海AI大模型”。在产科领域,我们借助“蓝海AI大模型”成功发布了“母婴健康教练智能体”,并将其深度嵌入人工健康教练的工作流程中。经过实践检验,智能体推荐的答案及内容的人工采纳率从最初的32%稳步提升至12月的96.7%。

 

功能拓展上,母婴健康教练智能体实现了从通用健康知识在线文字辅助回答到多模态在线解答的跨越。如今,它能够直接评估解答如婴儿大便图片健康状况评估、婴儿红屁股图片健康状况评估等复杂问题,并且围绕患者所在医院的具体要求可提供精准解答,避免出现以往似是而非、难以执行的答案或专业知识的输出。

 

基于妇产科母婴健康教练智能体的成功试点,我们计划在今年5月发布骨科、内分泌科、消化科、心内科4个专科智能体以及AI营养师、AI运动指导师、AI药师三个专业智能体,进一步丰富“AI健康教练”的服务场景和专业维度。

 

目前,健海“AI健康教练”依托的“蓝海AI大模型”在多个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我们在通义千问2.5大模型基础上针对诊后管理领域进行再训练,为“蓝海AI大模型”新增了10B的诊后管理可训练语料(其中包含48家医院各自的诊后管理知识集),采用了100万以上的微调指令。这一举措重点解决了大模型容易出现的幻觉问题,在医疗领域客观题评测中,超越了主流的医疗领域内的模型,包括deepseek-R1和通义千问2.5。特别是deepseek - R1在医学幻觉方面问题较为严重,而我们的模型在医疗知识理解方面展现出卓越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此外,我们借助专家医生和患者的实际反馈,对模型进行了深度优化和精细化调整,确保其在解析医疗信息、提供诊后管理建议等方面具备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充分展现了模型的领先优势和实用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deepseek-R1在拟人化和推理能力方面表现突出,我们的系统也已经接入了deepseek-R1模型,将其主要用于将我们积累的20多万份医生角度的医学科普宣教转化为患者维度的精准科普宣教,使每一份给到患者的宣教内容都能做到量身定制,避免了以往通用基本知识宣教的局限性,进一步强化了健海“AI健康教练”在健康管理服务上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动脉网:那么基于“蓝海AI大模型”,健海未来还有哪些扩展或者规划?

 

汪健:未来我们会以“蓝海AI大模型”为基础,不停地深度分析患者需求,尽可能地去满足患者医疗、健康、消费的多层次需求。早于2024年的12月29日,华为在深圳的赋能健康管理全场景峰会上,便发布了和健海科技一起联合创新的“基于华为擎云可穿戴的诊后管理解决方案”。我们在2025年的另一个重点计划,则是将“蓝海AI大模型”和“华为可穿戴”进行深度结合。

 

我们也看到,Thrive AI Health目前的CEO是谷歌前健康可穿戴设备负责人德卡洛斯·洛夫(DeCarlos Love),AI健康教练和可穿戴设备的结合,未来将是行业必不可少的最佳搭配。健海科技在对未来的判断上,也保持一致的看法,并且仍在快速推进两者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