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丁胺醇是呼吸科常用的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可用于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病)急性加重。然而,在实际的临床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认知误区,今天,我们就来盘点沙丁胺醇的常见用药误区。



5大常见误区,一网打尽




误区1:长期单一使用,忽视联合治疗


沙丁胺醇属于SABA,仅用于急性症状缓解。沙丁胺醇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β2受体实现支气管扩张,但无法抑制气道炎症。长期使用可能导致β2受体下调、疗效降低,甚至引发反跳性支气管痉挛。长期单独使用SABA(如沙丁胺醇)会增加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因此,国内外指南[1-3]明确建议:沙丁胺醇仅作为哮喘或慢阻肺病“按需”缓解药物。最新指南《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4]提出,建议在急性发作早期使用ICS联合SABA[包括起效迅速的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治疗。




误区2:“按需使用”变“规律滥用”


有部分患者按固定时间使用沙丁胺醇,而不是根据症状的发作情况进行调整。这种错误的用药方式不仅会掩盖疾病的进展,无法改善肺功能,反而会导致β₂受体下调,使药物敏感性下降,形成“用药-耐药-再用药”的恶性循环。还有部分患者因症状未缓解而频繁增加剂量,导致心悸、震颤等β₂受体过度激活反应。


沙丁胺醇的推荐单次剂量为100-200μg(1-2喷),24小时内最大剂量不超过800μg。超剂量使用(如≥32喷/24小时)与血钾降低及心律失常风险显著相关。




误区3:忽略禁忌症与药物相互作用


沙丁胺醇与其他药物也存在相互作用,沙丁胺醇与以下药物联用时需特别谨慎:


①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可能拮抗支气管扩张作用;


②茶碱类药物:协同增加心律失常风险(QT间期延长);


③利尿剂(如呋塞米):加重低血钾;


④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可能诱发高血压危象。



误区4:特殊人群用药风险认知不足


甲状腺功能亢进、冠心病、糖尿病患者使用沙丁胺醇时,用药风险显著增加。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本身基础代谢率就偏高、心率较快,使用沙丁胺醇后,药物刺激可能进一步加快心率,引发心动过速,加重心脏负担,甚至诱发心律失常等严重问题。


冠心病患者使用沙丁胺醇时,可能因药物作用导致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肌缺血风险。


糖尿病患者同样面临代谢紊乱加剧的风险,沙丁胺醇可能影响血糖调节机制,使血糖控制难度增大。


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逐渐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若按常规剂量使用沙丁胺醇,极易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引发蓄积毒性,损害肝肾功能。




误区5:吸入剂与口服制剂效果无差异


沙丁胺醇吸入剂通过局部作用直接松弛气道平滑肌,全身副作用较少;而口服制剂(片剂/糖浆)易引发心悸、震颤、低钾血症等全身反应,仅推荐在无法吸入时短期使用。


那么,沙丁胺醇该如何合理使用呢?



沙丁胺醇合理用药5大策略


 1.明确适应症和禁忌症


沙丁胺醇主要用于快速缓解支气管痉挛,适用于:哮喘急性发作的急救;慢阻肺病的急性加重缓解;运动性哮喘的预防。


禁忌症包括:对药物成分过敏、严重心血管疾病(如心律失常、未控制的高血压)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等。


 2.正确掌握用法用量


沙丁胺醇在临床中有口服、注射和吸入剂型。急救首选吸入剂(气雾剂/雾化溶液):直接作用于气道,起效快且全身副作用少。口服或注射剂仅限特殊情况:如严重哮喘需静脉给药,但需监测心率,避免心悸。


表1 成人用法用量[5]

图片


表2 儿童用法用量[5]

图片


 3.联合用药策略


①与异丙托溴铵协同治疗


根据GINA 2024指南推荐[1],中重度急性哮喘发作应采用沙丁胺醇(2.5~5mg)与异丙托溴铵(0.5mg)联合雾化吸入方案。两种药物作用靶点互补,沙丁胺醇主要作用于小气道β₂受体,异丙托溴铵阻断大气道M3胆碱能受体。


②与糖皮质激素联用


沙丁胺醇仅应作为按需缓解药物使用,对于哮喘患者,需要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进行抗炎治疗,以有效控制气道炎症,减少哮喘的发作频率。


 4.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


妊娠期:沙丁胺醇为妊娠期C类药物,仅在必要时使用,需评估胎儿风险[6]


老年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者需减量,避免诱发心律失常;


肝肾功能不全:无需调整剂量,但需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5.注意不良反应的监测


在使用沙丁胺醇的过程中,应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心律失常、骨骼肌震颤、低钾血症、口干、头痛等。


在用药期间,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对于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调整药物剂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等。对于骨骼肌震颤等不良反应,可采取减少药物剂量、延长用药间隔时间或给予对症治疗等对于糖尿病患者,还需警惕血糖波动。


总结



沙丁胺醇作为一种常用的支气管舒张剂,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严格遵循药物的使用原则和规范合理用药、以确保沙丁胺醇的安全、有效使用。





参考文献:
[1]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for adults, adolescents and children 6–11 years (2024). A summary guide for healthcare providers. Published December 2024. Available from: ginasthma.org

[2]周新,沈华浩,等.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0, 43(12):26.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1,44(03):170-205.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5,48(03):208-248.

[5]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8版)ISBN:978-7-117-27780-8/R·27781

[6]李丽莎,尹佳.妊娠期哮喘用药的安全性.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7; 11(2):184~191.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