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胰岛素泵临床认可度与市场渗透率正在稳步提升。作为胰岛素给药器械之一(其他包括胰岛素笔、注射器),胰岛素泵代表了目前最先进的胰岛素输注系统。它基于人工智能控制算法,根据实时血糖值,最大程度地模拟人体胰腺生理性分泌模式,持续微量输注胰岛素,实现全天平稳控糖。相较于其他给药方式,胰岛素泵不仅能达到更优的临床效果,还减少了糖尿病患者的繁琐操作和反复注射带来的心理负担,其市场渗透率因此稳步提升。


根据灼识咨询及IDF预计,2030年全球胰岛素泵市场规模将增至207亿美元。2020年,该产品在中国、美国及欧盟五国的渗透率均不足10%,其中中国<0.5%,预计2030年将分别达到1.5%、20%及15%左右。MedTech Dive数据显示,随着T2DM(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泵认知度提高,全球T2DM患者中胰岛素泵渗透率有望从2022年的5%增至2027年的15%。


胰岛素泵主要分复用型和抛弃型两大类,其中,抛弃型因便携性、隐蔽性和患者依从性更优而备受青睐。而全抛型泵作为抛弃型的一种,相较于半抛型,操作更简单、可佩戴位置更多、用完即弃,优势显著。



01

全抛型泵机遇与挑战并存,国产突破在即



全抛型泵虽优势显著,但技术壁垒极高。美国早在2005年就推出了全球首款全抛型泵,而中国至今未有完全对标的产品获批,核心难点在于:

● 高度集成与微型化:需将驱动、电池、芯片、储药器、留置针等全部高度集成在一次性泵中,对微型化、可靠性、防水性等要求极高,涉及跨学科技术整合。


● 成本与支付:单次使用成本高,国内市场起步晚且暂未纳入医保。相比之下,主要发达国家已实现对T1DM(1型糖尿病)胰岛素泵疗法的医保全覆盖,部分发展中国家如南非、土耳其等也有覆盖。


● 专利壁垒与市场教育:国外先发产品构筑了全球专利护城河,国产产品需规避核心专利;同时进口产品未进入中国市场,导致市场教育不足。


专注于微量驱动技术研发的深圳市清康华健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清康华健”)成立不到一年,凭借核心团队十余年糖尿病医疗器械研发经验,已开发出首款全抛型泵并提交型检,有望填补国内空白。


image.png

清康华健企业环境



02

革新马达驱动技术和MEMS工艺,首款产品进入型检



“驱动创新是全抛型泵的核心挑战。”清康华健创始人杨超指出,传统复用型泵受限于体积、噪声、功耗等,难以进一步微型化。


清康华健采用革新马达驱动技术和MEMS工艺,成功将产品厚度控制在13.5mm以下,不含胰岛素时重量仅20g,容量达210单位。该设计能以0.05U/h的精度实现微量输注,并可连续稳定工作4天(阻塞报警时间<30分钟),兼顾精准性与可靠性。


产品内置尖端传感技术,即使在最低输注速度下也能快速检测堵塞;软针刺入几乎无感,IPX8级防水支持洗澡、游泳等场景。目前,该产品已进入型检阶段。公司正在研发可持续工作7天的升级产品,预计明年完成研发。


作为一次性耗材,成本是关键。清康华健产品售价预计仅为同类进口产品的60%,且无需动辄数万元的初始主机投入,将显著降低患者使用门槛。


image.png

清康华健全抛型胰岛素泵,已进入型检




03

布局“闭环人工胰腺”,整合健康管理



“胰岛素泵技术正朝着闭环化方向发展。”杨超表示,现有的开环胰岛素泵只能按预设方案输注,要求患者生活高度规律。下一代设备必然走向“闭环人工胰腺”—通过持续葡萄糖监测(CGM)实时采集血糖数据,由算法动态调整给药量,形成“感知—决策—执行”闭环。


为此,清康华健配套开发了无创多指标监测双模手表(作为健康管理生态的一部分)。手表通过蓝牙收集 CGM 与胰岛素泵数据,再经4G上传至云平台。AI 大模型综合血糖、血压、心率、血氧、饮食、运动和睡眠等多维信息,向用户实时推送个性化建议。


对于常规问题,AI 直接反馈;遇复杂或高风险场景,立即转接后台医生或专科团队远程介入。这便在闭环控糖基础之上叠加了“AI+医生”双重健康管理,使胰岛素治疗从“固定处方”升级为“全天候、个性化的智能守护”。


目前,清康华健已建成1600平方米的万级洁净生产车间及800平方米的实验室,为闭环胰岛素泵等创新产品的研发生产提供坚实支撑。


4db4cb2759a661470fd2a4dd33cd792a.jpg

清康华健万级洁净生产车间



04

突破微型化、功能集成、成本控制与独立创新,引领国产创新



杨超总结了全抛型胰岛素泵研发需突破的四大核心挑战:微型化、功能集成、成本控制与独立创新。


微型化:是首要壁垒。市场缺乏可直接应用的微型通用器件,关键部件需自主研发,研发周期长(如微型化驱动组件研发需数年)。以助针器为例,复用泵体积大且需额外配件;全抛型泵需在极小体积内集成助针功能,并确保与复用泵同等的精度与稳定性,技术难度剧增。


功能集成:优化用户体验是关键。例如,美国Omnipod集成助针器实现单设备操作,便利性显著(尤其适合差旅);若采用分离设计,则需额外携带配件。全抛型泵需通过结构创新完全集成助针功能,实现“一机多能”,避免因微型化牺牲核心体验。


成本控制:是商业化核心。与复用型泵(使用周期4~6年,分摊成本可接受)不同,全抛型产品为一次性使用,需在保证安全可靠前提下,将单台成本压缩至最低。这要求在材料、工艺(如MEMS)、驱动方式等环节深度优化。清康华健以革新马达驱动技术替代传统机械方案,有效降低体积与成本。


独立创新:是突破专利封锁、实现全球化的关键。团队在驱动领域深耕十余年,对比机械泵、离子泵、电磁泵等多种路径后,选择自主创新方案,既规避专利风险,又确保产品稳定性与耐用性。


参考资料:

[1]《百亿胰岛素泵市场催生 CDMO 需求,拥抱良机,乘势而上》,上海证券


如果您想对接文章中提到的项目,或您的项目想被动脉网报道,或者发布融资新闻,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信息和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