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当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浪潮汹涌而至,园区运营模式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


近年来,国内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企业对园区服务的需求也持续深化,从基础的场地租赁、物业管理,向技术转化、资本对接、政策申报等专业化领域不断延伸。传统以空间租赁为主的单一运营模式,已难以满足企业在研发、转化、市场拓展等全生命周期的深度需求。


在此背景下,园区运营方的角色发生根本性转变,不再仅是物理空间的提供者,更是产业生态的构建者与创新资源的整合者。这一转变要求运营方具备敏锐的产业洞察力、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专业的服务体系,为企业打造一个融合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等多维赋能的创新生态系统。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核心承载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凭借“研发-中试-制造”的完整产业生态链,吸引了超4000家生物医药企业聚集,成为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第一梯队。广州开发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广开控股”)作为区域产业升级的“操盘手”,通过其运营的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安全创新港(BioGBA),以专业化载体和全周期服务,有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迈向生产线,为行业树立了专业化生物医药产业园新标杆。


图片1.png



01

基于“五个一”战略布局,

打造“投资+服务+运营”生态闭环



在新药研发领域,一款创新药物从实验室成果到获批上市,通常需要10到15年,投入数十亿甚至数百亿元。在这个漫长且高风险的过程中,企业除了需要实验场地、生产设备外,更需要涵盖资金支持、技术研发、临床试验、市场准入等全链条产业生态服务。


以CGT领域为例,作为生物医药产业前沿热点,其生产工艺复杂,对病毒载体的质量控制要求极高,临床试验阶段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医疗资源支持。然而,CGT领域的研发企业多为初创型中小企业,自行建设符合标准的中试厂房面临着资金、技术、时间等多重挑战,亟需园区运营方深度介入产业生态构建,为其提供全方位赋能支持。


凭借在生物医药产业的深度布局与专业运营能力,广开控股旗下聚焦生命科学领域的专业化科技战略持股平台——广州高新区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高新科控”)打造了围绕“头部项目、上市公司、专业园区、市场化基金、金融服务体系”的“五个一”生物医药战略布局,形成“投资+服务+运营”生态闭环。


图片2.png


BioGBA作为核心载体之一,依托广开控股在科技金融和生物医药产业的战略布局及产业优势,以及项目运营团队引入的企业管理、金融服务、政策申报、人才发掘渠道与资源,建立“一平台四中心”运营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落地、孵化、成长到发展全方位的产业链创新生态服务,助力企业实现快速而高效的发展。


图片3.png 

在产业联动层面,广开控股通过投资百济神州、诺诚健华等一批行业头部项目,并购体外诊断上市公司利德曼等产业链关键企业,构建起“链主引领、要素聚合”的产业生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产业赋能方面,BioGBA的医疗器械3C一站式服务平台,创新采用“CRO+CDMO+CSO”模式,从政策法规、技术创新、市场前景、可行性等多维度对项目进行全面评估,最大程度减少产品研发风险。同时,平台还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系统分析研判产品上市可能性,并于研发各阶段精准提供金融服务,实现技术创新与资本运作的深度融合。


尤为关键的是,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平台始终从产业孵化的视角切入,协同企业从产业化、资本化角度对技术创新形成闭环,真正达到产业孵化效果。


技术转化方面,高新科控联合高博医疗集团共建的研究型三级综合医院——广州高博研究型医院,以儿童及成人血液病、实体肿瘤与罕见病为特色学科,规划床位550张,其中包括50张早期临床研究床位,80%的床位将用于开展国内外创新药械临床试验。该项目计划每年开展百余项高水平临床试验,包括细胞基因治疗等前沿项目,这将为BioGBA园内企业的新药研发提供有力支持,加速创新药械上市步伐,促进优质生物产业项目落地转化,为大湾区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补上关键一环。


未来,BioGBA还将与医药研发机构展开合作,自建和共建一系列药物临床研究服务平台,解决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痛点。


不仅如此,面对企业的个性化需求,BioGBA服务体系展现出即时响应、动态调整的特点。例如,广东吕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由于上升期的整体战略调整,入驻园区时未满足减租条件。基于这一情况,BioGBA挖掘国资体系下可行政策,为企业制定了动态租金调配方案,并协调多方完成各项手续办理,帮助其解决了资金和政企沟通等难题。


又如,某即将入驻的省级专精特新基因递送企业,由于处于申报环节,此前虽接触国内多家园区,但均未能在成本范围内找到独立生产环境和高洁净生产场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BioGBA 为其量身定制了专业化洁净装修方案和资金投入回收方案,满足了该企业对场地和成本控制的需求,成功将企业引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


这种“需求即时响应、资源精准对接”的能力,正是全周期产业生态闭环的价值所在,能够为企业成长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支持。



02

荣获VBEF年度创新园区,

定义生物医药“超级工厂”新标杆



5月9日,在2025未来医疗百强展会(VBEF)上,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安全创新港(BioGBA)荣获“年度医疗健康创新园区”,不仅意味着园区的差异化定位和创新的生态服务模式受到了行业的广泛认可,更进一步突显了广开控股对于产业需求的深刻洞察和强大的产业资源整合能力。


图片4.png 

如前文所述,CGT等前沿医药研发企业多为初创型中小企业,通过产业链聚集从而变相降低资金、技术和时间等多重挑战,引入专业化、共享的中试生产平台对于CGT企业以及新药研发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然而,当下市场上的专业化中试载体资源极为匮乏。基于此,BioGBA定位为专业化的中试研发生产基地,并据此定位进行相应的建筑和配套设施设计。


在产业空间设计上,BioGBA充分考虑生物安全产业特征,高标准打造高层高、大柱距、高荷载的专业中试研发生产空间。其标准厂房最高层高为7米,每平方米最大楼面荷载量达1.2吨,分别是普通厂房的1.5倍和2.5倍左右,可承载更多大型工艺设备与生物医药生产研发设备,堪称一座“超级工厂”。


设施配套方面,园区充分考虑生物医药企业的特定需求,采用10kV高可靠性双回路供电系统,遇到故障自动切换,保障生产不断电;规划配备8600RT集中供冷系统、每小时流量25吨集中蒸汽供应系统,为疫苗生产和设备消毒等提供稳定保障;规划日处理量500t的集中污水处理系统,破解生物医药企业环保合规痛点。


图片5.png


此外,园区规划配备的人才公寓、会议中心、智慧饭堂、咖啡研习社、运动健身等生态配套,也充满了人文关怀。


这些硬件配置背后,是广开控股对生物医药产业从研发到生产各环节核心需求的精准洞察。作为国内少有的聚焦中试阶段的专业化载体,BioGBA深谙生物医药产业“从0到1易,从1到100难”的转化困境。


正因如此,园区在政策扶持方面也多点发力,不仅在政策补贴上给予支持,更通过“高端生物制药8条”“生物医药10条”“高质量发展30条”等政策组合拳,瞄准企业的技术创新、临床试验、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海外市场拓展等各个环节,推出多个维度的扶持办法。去年4月重磅发布的《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办法》明确指出,要大力扶持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建生物医药政策创新试验区,建设全球顶尖研发及创新中心,打造世界级创新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BioGBA的区位优势同样突出。园区北靠京港澳高速、南临广深沿江高速,接驳深港澳等珠三角主要城市快速交通网络;半小时通勤广州市核心区域,40分钟可达白云国际机场、1小时内抵达广州4大火车站。园区物流运输便捷,南临广九铁路,未来广九铁路货运站设在周边;距黄埔新港仅25分钟车程,从黄埔区穗港客运码头出发至香港约65海里。


BioGBA的总体规划建筑面积超18.9万㎡,目前一期已交付使用,总建筑面积13.9万㎡、用地3.6万㎡,含3栋多层标准厂房及2栋四层独栋厂房;二期规划总建筑面积约5万㎡。后续BioGBA计划建设成为集标准厂房、研发及孵化大楼、人才公寓、商业裙楼于一体的综合型产业园区,可满足企业从创新到研发,再到商业化生产的全过程需求。



03

政产学研资深度联动,

构筑开放创新的生命科学生态体系



运营方不仅是园区管理者,更是产业生态的培育者与赋能者。专业化的园区运营和产业生态赋能,既是提升园区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广开控股的专业运营与生态赋能下,一个开放创新的生物安全创新矩阵正在大湾区加速成型。


目前,BioGBA已吸引多家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入驻,初步形成高端生物制剂与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未来,BioGBA将发展成为汇聚国内外优秀的科研机构、企业以及人才等创新资源的生物科技创新产业研发生产基地,为国内顶尖的生物安全产业提供聚集与合作的平台,发挥推动创新和技术转化的关键作用。同时持续提升服务水平,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运营服务,打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


立足于这一未来图景,广开控股将以国家未来产业战略方向为指引,在生命科学领域开展系统性布局,深入研判产业趋势,重点关注创新药、装备及合成生物学等细分赛道,打造覆盖“研发-中试-产业-临床”全周期专业化平台,加速技术产业化进程。


同时,广开控股将不断加强政产学研资等各方的深度合作与联动,构筑开放创新的生命科学生态系统。通过构建多元化投资组合,以耐心资本赋能和全产业链生态构建,助力突破生物医药领域“卡脖子”技术瓶颈,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硬科技企业集群,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环节跃迁。



如果您想对接文章中提到的项目,或您的项目想被动脉网报道,或者发布融资新闻,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信息和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