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并常伴有头晕、头痛等症状的疾病1。然而,在千年的中医典籍中,并无“高血压”这一概念,而是依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入“眩晕”“头痛”“风眩”等范畴1。自《黄帝内经》以来,历代医家不断探寻这些病症的根源,认为其与气血不和、肝风内动、痰浊阻滞等密切相关,并提出了诸多理论以指导诊疗。现代医家在继承前人智慧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进一步丰富了对高血压的认识,认为其发生与风、火、痰、瘀、虚密不可分。与此同时,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不仅能够平稳降压,更可整体调节,逆转危险因素,保护靶器官,改善相关症状,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2。
中医药调节血压的生理病理基础
近些年,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管重构,改善胰岛素抵抗,阻滞钙离子通道,调节肠道微生物等2。与西药相比,中药降压更平稳及安全,用中药替代或辅助西医治疗,能减少西药带来的毒副作用及血压波动幅度大等弊端,具有独特的优势3。
特定中药成分对血压控制的医学研究
随着中药药理学研究的逐渐深入,可以发现中药的有效成分改善高血压具有显著疗效:例如钩藤中的钩藤碱可以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血管外周阻力,降低血压3;当归中的当归挥发油有一定的保护血管的作用,并且可以调控血压4;夏枯草中的提取物可通过促进NO释放,使心房钠尿肽(ANP)含量上升,从而降低血压5;而决明子可以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降低血压5。
中医药在高血压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在国内多个权威指南中得到推荐。其中,养血清脑颗粒因其独特的“养血平肝、活血通络”作用,成为备受关注的中成药之一。2023年发布的《高血压病治未病干预指南》6中推荐养血清脑颗粒(C级,弱推荐),提示其在高血压早期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此外,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眩晕病》7指出如女性高血压、应激性高血压、清晨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假性高血压、运动高血压、餐后高血压、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等特殊类型高血压多辨证为血虚肝亢证(常见于中青年或女性)或冲任失调证(常见于围绝经期),对于此类特殊类型高血压推荐使用养血清脑颗粒, 可以起到“养血平肝、活血通络”效果,从而有效控制和稳定血压。(证据分级IIa,推荐强度B)。
1. 养血清脑颗粒组方分析
养血清脑制剂的组方严谨有序,君臣佐使相互配合,协同增效。其中,熟地与当归同为君药,可滋阴养血,补益精血;钩藤、珍珠母、决明子、夏枯草共为臣药,可清热平肝、熄风止痉;白芍、川芎、鸡血藤、延胡索作为佐药,可行气活血,解痉止痛;细辛为使药,可祛风散寒、通窍止痛。诸药协同配伍,发挥养血平肝、活血通络之效,整体调和阴阳,标本兼顾8。
2. 现代药理学研究探究降压机制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养血清脑颗粒可有效降低心输出量与冠脉阻力,同时拮抗RAAS系统,改善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功能,扩张外周血管,从而发挥降压作用9。
此外,该制剂还能调节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缩血管因子水平,增加舒血管因子释放,减少血管内弹性膜损伤,并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9。
与此同时,它还能改善脑微循环障碍,保护多个重要靶器官,如减轻早期肾小球损伤,改善肾功能,延缓肾动脉损害;抑制心室重构,减轻高血压所致的心肌肥厚,提升心功能9。

3. 临床研究验证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高血压
2025年发表于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10,共纳入608例血虚肝旺证型1级高血压患者(试验组306例,对照组302例),针对患者的血压水平、心脑肾靶器官保护、中医临床证候等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如下:
3.1养血清脑制剂可有效平稳控制血压,改善血压变异性10:治疗后,试验组家庭自测血压-舒张压下降幅度持续增大,说明养血清脑颗粒对舒张压控制更持久;而试验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的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均小于对照组(P<0.05),说明养血清脑颗粒在改善血压稳定性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同时,养血清脑制剂在降低收缩压方面同样表现突出。2013年的一项Meta分析11纳入了6项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显示,与单独使用降压药相比,养血清脑制剂联合降压药具有降低收缩压(MD:-7.31 [-11.75, -2.87];P=0.001)或舒张压(MD:-5.21 [-8.19, -2.24];P=0.0006)的潜在效果。
3.2养血清脑颗粒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不适症状11:治疗30天后,试验组中医临床证候总体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80天后,试验组头晕、头痛、失眠、腰酸等症状的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养血清脑颗粒可改善高血压患者头晕、头痛等症状明显改善。



3.3 养血清脑颗粒可有效保护靶器官11:治疗后,试验组对比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动脉硬化指标——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踝肱指数(ABI)均有降低趋势,提示养血清脑颗粒可能对肾早期损害微量蛋白尿具有保护作用,有改善趋势,并且具有潜在延缓动脉硬化发展的作用,在有效控制血压的同时保护靶器官。


中西医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的优势
中西医结合诊治高血压,是建立在中西医理论基础上的综合治疗模式,融合了传统中医的整体调理与现代医学的精准诊断,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大量研究与实践表明,该治疗方式疗效显著,充分发挥了西医迅速降压、中医扶正固本的互补优势,不仅能有效控制血压、改善症状,还能调整机体内环境,促进气血运行,使疗效更持久稳定12。
此外,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助于优化药物方案,通过中药配伍降低西药剂量,减少副作用,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其独特的整体调节作用不仅能缓解高血压相关症状,更能从根本上改善病机,延缓疾病进展,实现标本兼治,提升疗效与安全性,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治疗选择12。
总结
高血压的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调理与辨证施治,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为核心。养血清脑制剂作为创新中药,在高血压防治中展现出独特优势。该制剂善治高血压肝肾阴虚之本,又治肝阳上亢之标。平稳降压,纠正血压异常波动,有效缓解眩晕、头痛、失眠等不适症状,保护心脑血管及肾脏等重要靶器官。临床研究表明,该制剂安全性良好,适用于长期调治,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一种更综合、更多效的治疗选择,充分体现了中医药在高血压管理中的独特价值。
参考链接:
1. 黄家昌,张孟哲,陈卿倩,等.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间疗法,2024,32(20):109-115.DOI:10.19621/j.cnki.11-3555/r.2024.2029.
2. 熊兴江,王朋倩,姚魁武,等.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述评与展望[J].中国中药杂志,2023,48(24):6592-6599.DOI:10.19540/j.cnki.cjcmm.20230904.501
3. 蔡泽鑫,冷建春.中药治疗高血压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6):47-48.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86.018.
4. 王立英,李天星,白帆,等.中药防治高血压的现代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23,18(18):2690-2695+2700.
5. 杨会云,何元源,朱阅,等.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机制研究进展[J].基层中医药,2024,3(08):110-117.DOI:10.20065/j.cnki.btcm.20240169.
6. 高血压病治未病干预指南[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6(08):1063-1075.
7.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T/CACM 1237-2019[S]. 2019.
8. 养血清脑颗粒药品说明书
9. 葛昭,刘春香,王贤良,等.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证据及效应机制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21,32(04):938-941.
10. Wang F, Gao HQ, Lyu Z, Wang XM, Han H, Wang YX, Lu F, Dong B, Pu J, Liu F, Zu XG, Liu HB, Yang L, Zhang SY, Yan YM, Wang XL, Chen JH, Liu M, Yang YM, Li XY. Efficacy and Safety of Yangxue Qingnao Pills Combined with Amlodipine in Treatment of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Blood Deficiency and Gan-Yang Hyperactivity: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hin J Integr Med. 2024 Nov 18. doi: 10.1007/s11655-024-4001-4.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9551851.
11. Wang J, Yang X, Feng B, Qian W, Fang Z, Liu W, Li H, Li X, Chu F, Xiong X. Is yangxue qingnao granule combined with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 new integrative medicine therapy, more effective than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alone in treating essential hypertension?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3;2013:540613. doi: 10.1155/2013/540613. Epub 2013 Feb 21. PMID: 23533493; PMCID: PMC3594913.
12. 顾华丽.中西医结合诊治高血压的回顾与展望[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2,10(25):22-24.DOI:10.16282/j.cnki.cn11-9336/r.2022.25.038.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最新前沿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所有观点不代表梅斯医学立场,亦不代表梅斯医学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