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美格鲁肽出圈后,国际领军企业礼来、诺和诺德的市值分别被减肥药“拱”上6000亿美元、5000亿美元。作为现阶段国家医保不覆盖的八大领域之一,国内企业布局减肥/体重管理领域在2023年也迎来爆发。
2023年7月,两款国产GLP-1R激动剂——华东医药利鲁平(利拉鲁肽)和仁会生物菲塑美(贝那鲁肽)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减肥/管理体重,成为国内率先获批的减肥用GLP-1制剂,打破了以往国内减肥药只有奥利司他的局面,为肥胖症患者带来新的革新疗法。新版减肥药不仅在本土市场快速开发,同时也迈出了走向国际的步伐。
根据2022年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我国成年居民超重和肥胖比例已超50%。其中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未成年群体中,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达10.4%,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达19.0%。预测到2030年,中国成人、学龄儿童青少年和学龄前儿童的超重肥胖率可能分别达到65.3%、31.8%和15.6%,人数可能分别达到7.9亿、5892万和1819万。2030年,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将为4180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2%。
中国和欧美指南一致推荐,生活方式干预作为肥胖的一线治疗手段,包括减少饮食热量、增加体力活动以及采用结构化行为干预方案来提高依从性。根据体质指数(BMI)的不同,干预方案也应相应调整:
BMI≥28或BMI≥24且存在危险因素
可综合评估后在内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联合生活方式干预;
BMI≥37.5
建议积极手术;
32.5≤BMI<37.5
推荐手术;
27.5≤BMI<32.5
经改变生活方式和内科治疗难以控制,且至少符合两项代谢综合征组分或存在合并症的,综合评估后可考虑手术。
部分传统降糖药有一定的减重作用,但也有一些降糖药可能引发体重增加(表1)。而司美格鲁肽显著的减重效果,加上名人效应,快速得到各企业的跟风追捧。2022年9月,司美格鲁肽GLP-1化合物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全部无效,诺和诺德已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上诉。
国内已有多家企业开展司美格鲁肽类似药的研发布局,包括华东医药、倍特药业、丽珠集团、石药集团、华润医药、翰宇药业以及特瑞药业等。而其他GLP-1R靶点相关的减重领域研究也达到巅峰,单靶点和多靶点药物研发如火如荼(表2)。

尽管国内市场对原研司美格鲁肽需求巨大,但并不确定众多本土药物上市后是否能迎来相似的抢购热潮。新药在国内上市后,受限于整体的市场支付能力,新药商业化面临的阻碍并不少。减轻商业化阻碍的主要途径是进入医保,然而减肥药并不属于现阶段国内医保的覆盖范畴。
而且,减肥药的研发现状再次显现了同类药物迅速拥挤扎堆的现象,在自由市场(不受医保金限制)众多竞争的局面下,减肥药可能并不会出现较大价格降幅,但可能会出现寡头占据市场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现象,如果供应不成问题,大概率会以原研居首。
鉴于国内可见的有限市场份额,国内企业再次开启了出海之路。2024年4月,华东医药GLP-1R/GIPR双靶点长效激动剂HDM1005注射液获美国FDA批准开展I期临床试验,用于成人超重或肥胖人群的体重管理;来凯医药激活素II型受体A单抗LAE102已获美国FDA新药临床试验(IND)批准,用于治疗肥胖症患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