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1日晚间,生物制造龙头企业凯赛生物(688065.SH)发布2024年财报:全年营收29.58亿元,同比增长39.91%;归母净利润4.89亿元,同比增长33.41%。
公司同时发布公告,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元(含税),预计派发金额为2.88亿元。

开拓长链二元酸市场并取得积极成效,其中新产品癸二酸产能放量显著,成为凯赛生物全年业绩实现增长的主因。
公司董事长、总裁刘修才对此表示:“尽管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凯赛业务依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公司长链二元酸产品在保持全球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利用技术和产品的不断进步,拓宽市场销路,销售取得显著增长……展望新的一年,公司的业务重点仍然是生物基聚酰胺市场开发”。
资料显示,凯赛生物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利用生物制造技术,从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包括:系列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生物基戊二胺、系列生物基聚酰胺等。
2025年至今,凯赛生物股价累计涨幅为39.23%,此前公司股价在2022-2024三年中连续下跌。
有券商分析称,凯赛生物生物法成本优势稳固,癸二酸替代逻辑已验证,其依托自主构建的“菌种设计-代谢调控-分离纯化”技术体系,形成生物基材料产业化的底层支撑,叠加 AI 蛋白质设计平台(分子之心)赋能,产品迭代效率提升。
政策端,全球范围内,欧盟碳关税(CBAM)将于 2026 年全面实施,公司生物基材料在汽车、电子等出口导向型产业中替代优势显著。中国《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目录》将生物基聚酰胺列为战略材料,推动其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替代,2025年生物基聚酰胺市场空间有望继续扩大。
长期来看,生物基材料在储能、氢能、轨道交通等领域的渗透率提升将打开第二成长曲线,碳中和背景下的政策红利与技术颠覆性形成双击。
核心产品显著放量,第二曲线仍需耐心
过去一年凯赛生物的亮眼业绩,得益于其主营业务的强势回暖。
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达29.58亿元,较2023年的21.14亿元增长了39.91%。
具体来看,公司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实现收入26.7亿元,毛利率较上年增加1.85个百分点,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最重要引擎。
根据数据,凯赛生物2024年生产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83198吨,较上年增长26.69%;销售90876吨,较上年增长51.41%。
公司表示,原因系其紧抓市场机遇,凭借精准可持续的市场策略,开拓长链二元酸市场并取得积极成效,其中新产品癸二酸产能放量显著,因此,长链二元酸销售量、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
癸二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游主要应用于纺织、增塑剂、润滑油、溶剂、粘合剂和化学中间体等领域,全球市场规模约11万吨。
传统化学法生产癸二酸主要是由蓖麻油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混合物,混合物通过提炼生成蓖麻油酸,之后蓖麻油酸通过甲酚进行高温分解,然后制得癸二酸和辛醇,生产工艺繁琐。
凯赛生物采用生物法制备癸二酸,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也更解决了化学法工艺中一直存在的转化率低、环境污染、原料进口依赖等问题,拥有绝对优势。
公司年产4万吨生物法癸二酸建设项目已于2022年投产,目前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开工率及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与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实现显著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凯赛生物生物基聚酰胺的市场化仍需耐心。
2024年公司生产生物基聚酰胺系列产品8902吨,较上年减少13.58%,销售了7740吨,较上年增长2.15%。
凯赛生物表示,生物基聚酰胺系公司新产品,目前该产品处于商业化推广阶段,相关行业技术及应用标准的完善、下游配套工艺及设备改进及客户认证过程均需要一定时间。
不过,公司依然十分看好生物基聚酰胺在交运物流、新能源装备、建筑装饰等领域的潜力,致力于将系列生物基聚酰胺及其复合材料开发成为双碳时代的生物基基石材料。
引入万亿央企,未来业绩可期
除开业绩高增长外,凯赛生物近年来的技术突破与业务布局也值得称道。关键点是凯赛生物获得了万亿央企招商局的青睐。
今年4月1日,招商局完成对凯赛生物约60亿元的定增,目前招商局集团合计直接及间接持有凯赛生物21.17%股权。
国资大股东也为凯赛带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不仅为凯赛生物注入大笔资金,用时招商局为凯赛带来更多订单,并尽最大努力推广凯赛生物的产品。
这一定增的主要用于生物基聚酰胺产能以及市场推广,毫无疑问生物基聚酰胺将成为公司未来重点推进的产品。
生物基聚酰胺是指以可再生生物质如生物基内酰胺、生物基二元酸、生物基二元胺等为原料,经过生物或化学手段以及聚合反应环节制备而成的高分子聚酰胺材料。
生物基聚酰胺可广泛应用于纺织、工程、汽车、电子等领域,如服饰鞋袜、汽车内饰、电线电缆绝缘层、建筑管材。
2024年5月,招商创科与合肥市政府、凯赛生物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生物基聚酰胺生产研发基地,并共同孵化下游应用。
目前,凯赛的生物基聚酰胺复合材料正处于规模商业化的关键导入阶段,而新能源材料则是其重要领域。
生物基聚酰胺可以作为动力电池壳体,相较于传统的合金材料,生物基聚酰胺不仅能够使重量减轻30%,还具有天然的阻燃特性,满足动力电池厂商对于电池外壳材料重量和阻燃的追求。
对此,凯赛生物与宁德时代已经成立合资公司,开启深度合作。
2025年2月,凯赛生物、宁德时代旗下产投平台溥泉资本以及卡涞复材联合成立的安徽凯酰时代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在合肥地科大硅谷落地,注册资本1.5亿元。司主营业务为生物基复合材料在电池壳体、储能箱体、汽车零部件以及其他交通领域应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宁德时代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接近40%,可为凯赛生物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推动凯赛材料性能迭代,从而加速生物基材料的商业化验证。

在招商局的帮助下,凯赛生物还在拓展生物基复合材料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今年3月,凯赛生物与招商公路、招商交科签订《公路交通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合作协议》。
三方将融以联合实验室为平台,在提升工程产品力学性能、环保特性并降低成本,改善高速公路、绿色能源关键材料性能与成本等方面开展合作,提升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新材料领域的创新研发与推广应用。
目前,凯赛生物总部位于上海张江,主要负责技术研发与战略规划,此外公司还根据业务需求在各地建设产能,尤其是生物基戊二胺和生物基聚酰胺。
山东金乡:2003年实现生物法长链二元酸产业化,现有年产能包括4.5万吨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及3000吨生物基聚酰胺中试线
新疆乌苏:年产能包括3万吨生物法长链二元酸、5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及1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其中戊二胺项目为全球首个奇数碳二元胺规模化生产线
山西太原(建设中):位于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其中4万吨/年生物法癸二酸项目于2022 年三季度试生产并已经形成销售;年产5000吨高温尼龙示范线已于2023年年底建成,年产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及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预计于2025年末建成;年产240万吨玉米深加工及年产500万吨生物发酵液项目建设中。
毫无疑问,随着公司打通下游产品,并随着规模化优质产能将持续释放,凯赛生物经营业绩的高成长性可期。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凯赛生物主营产品稳健增长,但美国关税政策下,也为凯赛生物带来了未来业绩带来了一丝不确定性。
根据财报,公司产品外销地区主要包括美国、欧洲、亚洲等,主要对美出口产品为系列生物法长链二元酸。
不过,凯赛生物表示,系列生物法长链二元酸已被纳入上述关税豁免清单,且公司是生物长链二元酸市场的主导供应商,因此关税政策对公司生产经营影响较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