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的上海,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馆内,第十一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人气和天气齐飞。以实验室场景为主题的全球新老厂商齐聚一堂,用或是最新的,或是最牛的设备仪器,狂秀“肌肉”。

 

而在众多移液工作站中,一家低调的苏州企业,凭借“万元级”售价,彻底破圈——

 

不要几十万!也不要十几万!只要9999元!是的,你没有眼花、没有看错,只要9999元!就能拥有一套亿万实验人的dream移液工作站。试问,哪个实验人能按捺住内心的狂动呢!

 

展会结束后3个月,这家苏州企业获得了吴中金控集团吴中融玥的Pre-A轮;再3个月后,获得了启明创投Pre-A+轮;又3个月后,获得赛富投资基金 Pre-A++轮。一年内连融3轮。

 

同年,这家苏州企业还与黑龙江稻道寅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芯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工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以及三亚海古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与广东工业大学成立“智能精密仪器研发中心”、与南京农业大学建立“校企创智联合实验室”。

 

而在今年上半年,这家立志做“生命科学仪器自动化普及者”的苏州企业,也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

 

在产品端,其针对覆盖的智慧农业、类器官、合成生物、基因组学领域全面发力,推出了第三代SC9300全自动移液工作站、PheyeStoma V2植物气孔原位动态表型监测集群系统、PheyeGerm种子萌发动态原位表型监测系统、HSmaster全自动文库制备系统等数款新系统、新产品;在医疗领域,推出了全自动内毒素检测设备与全自动甲基化工作站。

 

图片

 

在市场端,仅今年上半年,其半自动和全自动移液站装机超过1000台,其定制化仪器产品落地30台,装机率业内领先。同时公司加快出海速度,于今年4月挺进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地,并陆续达成合作。

 

这家企业就是苏州中析生物信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析生物”)。

 

成立于2014年的中析生物,是“生命科学仪器自动化普及者”,也是“生命科学仪器自动化普及的践行者”。其从基础的移液处理环节切入,经过十多年的源头研发,打造出多样化的液体处理单机产品矩阵。

 

公司的移液核心产品线涵盖了包括1至384通道和独立8通道移液模块,能够灵活应对从1至1536孔的移液需求,处理量程范围广,从25nL至10mL均可实现,能为各类实验室提供全方位的移液解决方案。此外,公司还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自动化定制(凝胶点样和切胶设备、核酸提取等)和细胞/细菌摇床设备。

 

生科自动化“蓝海”移液工作站:中小实验室用不起,大型实验室选进口

 

“如果你去100家实验室看,可能只有三四家有移液工作站,剩下的是没有工作站的。”中析生物创始人朱斌告诉动脉网。

 

难以想象,在生科自动化设备激烈“内卷”的当下,竟存在着这样一片“蓝海”。

 

作为每个实验室必不可少的“刚需”工具,移液器至关重要,微量移液的精准度对科研成果的发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产品性能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国内实验室利用移液器的手动或半自动移液操作,依赖于人工的重复劳动,不仅繁琐,且当样本量大幅度增长时,易产生漏加液体、错加液体等问题,导致实验误差和效率低下。随着现代生物化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临床诊断需求的增加,高通量分析成为科学研究的主要趋势。

 

移液工作站是一种自动化液体处理平台系统,可取代传统的移液工具,自动完成梯度稀释、移液以及合并液体等高精度的液体处理任务,并可与检测仪器联用,实现对目标物的高效精确的检测,可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公共卫生防疫、生物制药、农业分子育种和食品安全等领域。

 

虽然十年前就有国产厂家推出移液工作站,但直到今天,移液工作站也并没有像大家想的那样在实验室中大规模普及。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价格昂贵。进口移液工作站价格普遍在几十万元不等,国产移液站一般在十五万元左右,对于众多预算和场地一样吃紧的中小实验室来说,实在心有余而资金不足;另一方面,国外仪器设备厂商由于多年积累和主导,拥有较深的产品技术沉淀、较为完整易用的产品矩阵和口碑积累,一般有预算的大型科研实验室会更倾向于购买进口移液工作站。

 

彼时,在中国航发商发(现为C919客机提供涡扇发动机)工作的朱斌,在工作中屡屡听到许多业内教授反馈实验室研究员要耗费大量时间在繁琐的手工实验操作中。这番不经意的言谈,却深深触动了敏锐的朱斌。一番思量后,朱斌着手调研市场。

 

“第一步就是调研国内是否有人在做这件事。2013年的时候,国内没人做生科自动化。紧接着就是调研国外是否有产品在国内进行大规模销售,当时国内生科自动化产品以安捷伦、帝肯、贝克曼为主,且售价都在百万级。基于这两点,我认为(生科自动化)是非常适合创业的。而且,中国生物产业要高效发展,自动化设备投入必不可少。”

 

朱斌当下拿定主意,怀揣着“让中国每一个科研工作者用上全自动移液工作站”的发心,决定“闯一闯”。

 

2014年11月,朱斌怀揣着7000块,在苏州甪直科技创业园,租了一间不到17平米的格子间,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

 

图片

十年时间,中析生物从不到17平米的格子间到如今拥有宽敞现代化的工厂

 

成立十年,盈利十年

 

启动资金是每一位个人创业者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朱斌也不例外。

 

“当时我通过原来老师的介绍,仿了一台国外96手动移液工作站。”这对拥有航天技术背景、精通软硬件的朱斌来说并不难。很快,朱斌就以一万块的成本造了出来,并委托朋友帮忙生产。

 

“就这一台模型机,当时就卖了5万多块,而这个进口的最便宜也要卖30多万。”于是,资金就这样滚动起来了。

 

被问及是否侵权,朱斌告诉动脉网,自己在制造时便规避掉了专利,所以并不涉及侵权。更有趣的是,中析生物在2016年参加慕尼黑展会时,美国原厂商高管甚至来到了中析生物的展位前交流,“他觉得我们的设备设计比他们的还要精巧些。”

 

按照这样的模式,中析生物快速起家,成立当年便实现盈利。而在此后数年的如此滚动中,中析生物不仅解决了研发基金,也在大量的拆解与模仿中厚积了技术开发与生产制造经验。

 

2019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客户提出个性化需求,中析生物转型研发自主创新产品。

 

源头自研、零件自造、品质自控,全自动移液工作站一脚迈入“万元级”

 

变的是产品,不变的是想让生科自动化普及的心。如果说手工移液是“农耕时代”,那么中析生物想让中国每一个科研工作者跨入“工业时代”用上全自动移液工作站。

 

于是,针对国内不同阶段的实验室需求,中析生物制定了小型系统、中型系统、大型系统、通用仪器、物联网AI等多种系统和解决方案。

 

其中,小型系统作为中析生物的先锋战略,率先为实验室提供标准化的自动化液体处理工具,涵盖手工移液工作站、半自动移液工作站、全自动移液工作站多款产品。值得一提的是,该系列产品仅在2024年上半年便装机超1000台。

 

图片

中析生物移液工作站产品(部分),图片来自企业官网

 

据朱斌介绍,目前国内生命科学实验室约有100万个,其中90%都是小型实验室。而小型实验室主要承担基础研究任务,所需的仪器也多为基础设备,几乎所有流程环节都由实验员手工操作。

 

目前市场上针对小型实验室的移液工作站以瑞士、英国、美国的设备为主,均价在15万元左右,产品较为单一,可选择性不多。即使是市面上最常见的电动多道移液器,也是一万多一支。而中析生物提供手动移液工作站、半自动移液工作站、全自动移液工作站,能为不同操作习惯的各类实验室提供全方位的移液解决方案。

 

其中,中析生物的拳头产品——第三代全自动移液工作站SC9300,凭借“一台设备无需更换移液模块即可实现多种不同量程的移液需求”的一机多用和9999元的终端售价,再次让中析生物破圈。

 

其采用自研的中析宽量程V3技术,无需更换模块,单模块实现从微量的0.5μl到大量的1000μl移液,并且支持1-8移液通道切换,并拥有恒温震荡模块、震荡模块、磁力模块、金属浴模块,一键即可完成多个实验步骤。

 

此外,该设备还引入智能化设计,无论大体积还是小体积,操作员只需开机输入程序照做即可,大幅提升了实验的效率和精度。适用于应抗体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胞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反应,药物体外代谢分析,高通量药物筛选,化合物库,毒性分析,农残检测,疾控中心,食品药品检验等。

 

 

针对日常实验中的特殊液体因密度特性引发的外部残留、滴落、挥发等问题,中析生物也在多年积累中形成了成熟完善的解决方案。例如针对内外残留,中析生物在程序上增加了模拟手工的过程,在管子或板子侧壁进行碰触;对于易滴落液体,则是在吸取液体后,巧妙地运用空气柱技术将液体牢牢锁定。

 

而中析生物之所以能实现“万元级”移液工作站,依靠的是源头自研、零件自造、供应链整合、规模效应、技术升级等手段实现。首先,中析生物贯通了全产业链,除研发外还自主掌握机加工、钣金制造、模具、注塑等核心制造环节与关键工艺,极大降低了成本,并且品质可控。其次,通过大规模量产,每批次生产1000台以上产品,进一步摊薄成本。

 

极致的产品性能和价格是中析生物的立根之本,服务更要稳抓落实。中析生物在国内组建了百人服务团队,覆盖全国34个城市,“当天上门当天解决,哪怕一天重复几次问题,我们都能上门解决,且一定帮用户解决好。”朱斌介绍道。

 

“地板价”的产品和“及时响应”的服务团队可以帮助中析生物快速穿透市场,但“薄利”与大量的人力开销是否会成为公司长期发展的掣肘?朱斌以小米为例:“小米一台音箱只赚1块钱,但这并不影响其累积起庞大的市场价值与资金储备。中析生物也秉持相似理念,不局限于单一盈利点,而是通过深度服务构建长远价值。许多客户因认可我们的产品与服务,后续纷纷提出定制化需求。中型系统就是由此衍生的承接用户定制化需求,光今年上半年我们就落地了30台定制产品。从整个战略层面来讲,工作站其实更像是‘交个朋友’。”

 

服务近3000家客户,将大力开拓海外市场

 

截至目前,中析生物已服务近3000家客户,领域覆盖医药研发、医疗诊断、现代农业、生命科学、研究机构、基因技术,合作对象涵盖百余家上市公司及国家重点实验室。

 

图片

中析生物部分合作情况

 

经过十年厚积,中析生物初具出海实力。今年4月,公司以东南亚为桥头堡,扬帆海外。凭借物优价美和细致服务,迅速在泰国、越南、雅加达、迪拜、日本、韩国等市场落地生根。

 

下个十年,中析生物又将走向何方?

 

朱斌跟动脉网分享了他的思考:“相较于已实现‘黑灯工厂’的工业自动化相比,当前的生科自动化还非常‘落后’,一个实验室里能挤下二三十个人操作实验,路都不好走。但是这一现状必将迎来变革,未来实验室向无人化转型是大势所趋。谁将率先投下那颗激起行业波澜的‘石子’,或成为那条激活市场的‘鲶鱼’?做普及者固然艰难,因为要降价、要教育市场,但这个事始终需要人来承担,那就让我们率先来做这个‘革命者’、‘普及者’吧。”

 

“普及”是朱斌提到最多的词语,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对话中,一共出现了23次。

 

十年前许下的诺言,如今正在逐步兑现,具象为无数或大或小实验室操作台上、被不同肤色操作者使用的一台台移液工作站、凝胶电泳点样设备、文库构建工作站、震荡培养箱……具象为在工作站背后高效运转的自动化管理系统……

 

或许在遥远的未来,或许在不久的明天,生科自动化的风暴席卷全球,“黑灯实验室”成为新常态,人们会记得,这一切的起点,是那只在苏州轻轻扇动翅膀的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