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胸科学会年会(ATS)2025将于5月16-21日在旧金山召开,本届大会将呈现7000余项前沿研究摘要,其中呼吸系统罕见病例的临床诊疗经验尤为引人注目。
本文为各位读者精心整理4篇具有警示意义的病例报告,一文提前点播ATS 2025的精彩看点~
咳嗽后反复晕厥,潜在风险如何规避?[1]
剧烈咳嗽导致晕厥的病例十分少见,深入探究其发病机制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此前,患者曾尝试使用镇咳药来缓解咳嗽,但效果不佳,咳嗽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在急诊科,患者接受了血常规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但各项检查结果均未发现明显异常。然而,肺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结果显示,百日咳呈阳性。在明确病因后,患者开始服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随后咳嗽症状逐渐改善,晕厥现象也未再发生。
患者自述两年前被诊断为哮喘,一直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药物进行治疗,但此次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哮喘控制不佳(见图1)。后改为其他吸入药物治疗,咳嗽逐渐得到控制,晕厥症状也随之消失。

图1 肺功能检查结果
小结
咳出结石,慢性炎症竟是罪魁祸首?[2]
“支气管结石症”是指气管支气管树内存在钙化物质或“支气管结石”。支气管结石通常由肉芽肿性疾病、慢性炎症引起,由恶性肿瘤引起的情况较少见,发病率为0.1%-0.2%。该类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发热、咯血、喘息,甚至咳出结石。支气管结石可通过CT或支气管镜检查进行评估。
1年前,患者曾被诊断为支气管结石,据分析,其病因可能是支气管扩张症导致的慢性炎症。当时通过支气管镜检查和胸部CT检查,均发现了结石存在,支气管内活检结果显示支气管黏膜为良性,且存在多个钙化结节。经与心胸外科团队讨论,认为手术干预对患者并无益处。
此次就诊时,患者生命体征如下:经鼻导管吸氧2升/分时,血氧饱和度为 94%,心率 90次/分,血压 123/85mmHg,体温 37.8℃,呼吸频率 18次/分。检查发现,患者所有肺区均存在粗大湿啰音,并伴有喘息症状。
胸部X光显示,肺底部出现混浊影,符合潜在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的表现;CT检查则显示,双侧存在严重支气管扩张,左肺下叶外侧段以及右肺下叶前、外侧段疑似存在支气管结石。随后,患者接受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显示右肺中、下叶以及左肺上叶、舌叶和下叶均出现弥漫性支气管结石。在尝试取出最大结石时,结石发生碎裂。

图2 胸部CT
小结
并非所有喘息皆哮喘[3]
支气管狭窄是指支气管树任一部位出现管腔缩窄的情况,其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后者多由创伤、手术、异物滞留、慢性炎症或感染等因素引起。虽然在哮喘患者中,支气管狭窄较为罕见,但长期的气道炎症仍有可能诱发这一并发症。
患者为一名77岁的女性,有糖尿病、高血压和哮喘病史,因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鼻塞和痰液增多就诊于急诊科。患者自述,近几天感到身体虚弱,行走困难。在急诊科检查时,表现为呼吸急促、心动过速,并伴有明显哮鸣音。
经检查,患者体温为39°C,COVID-19检测阳性,因新冠病毒肺炎继发急性呼吸衰竭和脓毒症,开始接受头孢曲松、多西环素和瑞德西韦治疗。CT显示右肺中下叶不张/实变,伴气道通气减少。支气管镜发现右下叶支气管严重狭窄伴脓性分泌物,经球囊扩张治疗后症状显著改善,胸片证实病情缓解。

图3 胸部CT检查+支气管镜检查
注:胸部CT显示右下肺和中叶肺不张和/或实变。支气管镜图像显示右中叶支气管通畅,显示少量厚脓性分泌物,粘膜正常,没有支气管内病变。右下叶支气管明显狭窄,无法插管,伴有厚性分泌物。
小结
咳嗽导致肺疝的病例:哮喘患者的罕见并发症[4]
肺疝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病症,指肺组织通过胸壁的缺损处向外突出,在因潜在肺部疾病导致慢性咳嗽的患者中鲜有报道。对于哮喘患者而言,反复用力咳嗽会使胸腔内压力升高,尤其在结缔组织较为薄弱的老年人群中,可能损害胸壁完整性。当肺疝合并胸腔积液时,由于疝对胸膜产生的机械应力,可能导致反应性胸腔积液积聚,给诊断和治疗带来独特挑战。
入院时,患者生命体征为:血压 150/78mmHg,心率 71次/分,体温 36.7℃,室内空气中血氧饱和度为88%,需要进行吸氧治疗。胸部CT检查显示,左下胸腔存在浓密液体,并伴有点状气泡,左肺下叶在第7和第8肋骨之间出现疝出,同时伴有肺气肿改变。怀疑可能为脓胸,但由于胸腔积液量较少,无法进行胸腔穿刺。
住院期间,患者起初表现为低氧血症,需要高流量吸氧。复查CT显示,左侧胸腔积液呈分隔状且不断增多。随后,抗生素治疗范围扩大,增加了头孢吡肟、万古霉素和甲硝唑。进行胸腔穿刺后,抽出650mL血性浆液性液体,胸腔积液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LDH)为469U/L,蛋白质为 2.6g/dL,葡萄糖为102mg/dL,细胞计数中淋巴细胞占70%,符合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渗出液特征。胸腔积液培养和细胞学检查结果分别排除了感染和恶性肿瘤的可能。
医生为患者放置胸管,并注入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引流情况有所改善。尽管胸腔积液有所减少,但液体仍再次积聚,且对利尿剂治疗无明显反应,最终患者接受保守治疗后出院。

图4 胸部CT
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