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茶碱注射液有松弛气道平滑肌、抗炎、增强呼吸肌和心肌收缩等作用,临床应用广泛。但由于该药物安全剂量范围小,个体差异大,且与很多药物合用、配伍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致死。因此,本文将梳理临床氨茶碱的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及注意事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因氨茶碱不合理使用导致药源性事件的出现。

药物相互作用需注意


1、氨茶碱+西咪替丁[1]

氨茶碱与西咪替丁联合应用可导致茶碱血药浓度升高。氨茶碱主要由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西咪替丁对细胞色素P450酶有抑制作用,与西咪替丁合用时,氨茶碱代谢受到抑制,使其血药浓度升高。有研究表明西咪替丁可使茶碱t1/2延长36.2%,清除率降低18.5%,使茶碱的血浆浓度升高15%-50%。


处理措施:同类药物雷尼替丁的CYP的亲和力仅为西咪替丁的1/10,但是临床上使用也有导致痉挛等中毒症状的发生。而法莫替丁对氨茶碱的作用没有影响。因此,在使用氨茶碱时,建议选择的抑酸药为法莫替丁或质子泵抑制剂。


2、氨茶碱+氟喹诺酮类药物

氨茶碱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联合使用可导致茶碱血药浓度升高。原因为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为细胞色素P450酶抑制剂,而氨茶碱主要经细胞色素P450酶,两者合用导致氨茶碱代谢减慢,血药浓度升高,最终可导致茶碱中毒而死。


处理措施:不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氨茶碱的影响不同,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影响较大,而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影响相对较小。在使用氨茶碱时,建议使用其他种类抗感染药物,若确需使用氟喹诺酮类时,建议选择对氨茶碱血药浓度影响较小的莫西沙星或加替沙星。


3、氨茶碱+苯巴比妥

苯巴比妥可诱导肝药酶,使氨茶碱代谢加速,血清氨茶碱清除率增加30%,从而使其血药浓度降低,平喘作用减弱。茶碱衍生物二羟丙茶碱主要以原型经肾脏排泄,与苯巴比妥不发生类似的相互作用。


处理措施:氨茶碱与苯巴比妥同用时应增加氨茶碱的用量,或用二羟丙茶碱代替氨茶碱。


4、氨茶碱+卡马西平

卡马西平可诱导肝药酶,使氨茶碱代谢加速,从而使其血药浓度降低;同时氨茶碱也能降低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而二羟丙茶碱与卡马西平不发生类似的相互作用。


处理措施:应避免氨茶碱与卡马西平合用,可用二羟丙茶碱代替氨茶碱。


表1 其他影响氨茶碱血药浓度的药物

图片

配伍禁忌需牢记[2]


1、氨茶碱与维生素C配伍

氨茶碱注射液pH为9~9.5,pH<8时氨茶碱不稳定,易变色、降效甚至结晶。维生素C注射液PH为5~6,与氨茶碱混合,可析出茶碱,还可促进维生素C被氧化而破坏,同时还可使氨茶碱的解离度增大,不易被肾小管重吸收,导致排泄增加,血药浓度降低。氨茶碱与维生素C在同一容器中混合静脉滴注,将促使两药效价同时下降。


注意:氨茶碱与维生素C不可置同一容器中混合静脉滴注。


2、氨茶碱与洛贝林、尼可刹米配伍

氨茶碱水溶液呈碱性,遇酸时可被中和而析出茶碱,洛贝林溶液呈酸性,pH为2.5~4.5,在氨茶碱溶液中可析出沉淀。但尼可刹米为烟酰胺衍生物,在氨茶碱溶液中,可水解为烟酸及乙二胺,呈现浑浊。


注意:应避免洛贝林、尼可刹米与氨茶碱同瓶静脉滴注。



大剂量使用导致中毒


茶碱的毒性常出现在血清浓度为15~20μg/ml,特别是在治疗开始,早期多见的有恶心、呕吐、易激动、失眠等,当血清浓度超过20ug/ml,可出现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清中茶碱超过40μg/ml,可发生发热、失水、惊厥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呼吸、心跳停止致死。


氨茶碱治疗窗窄,不良反应多且严重,临床在使用期间应注意一些不必要的联合使用,不得超剂量使用氨茶碱,且必要时做血药浓度检测,以免氨茶碱剂量不足导致治疗失败或剂量过大引起毒性反应。


其他注意事项[3]


1、活动性消化溃疡和未经控制的惊厥性疾病患者禁用。


2、肾功能或肝功能不全、年龄超过55岁,特别是男性和伴发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心功能不全患者、持续发热、茶碱清除率减低者,血清茶碱浓度的维持时间往往显著延长。应酌情调整用药剂量或延长用药间隔时间。


3、茶碱制剂可致心律失常和(或)使原有的心律失常加重,患者心率和(或)节律的任何改变均应进行监测。


4、高血压或者非活动性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慎用氨茶碱。


参考文献:
[1]赵志刚, 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案例分析500例[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郭军,张爱国,张娟,氨茶碱不合理应用8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05(2):84-85,

[3]氨茶碱注射液,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2023年3月6日修改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