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47日,随着晶泰科技2024年完整版财报的发布,至此海内外主要AI+药物研发上市公司均交出年度成绩单。

2024年是AI制药处于变革期的一年,AI+蛋白质工程拿下诺贝尔奖,成为AI生命科学的里程碑事件。

行业里面,首笔大型并购诞生,有公司盈利后又继续亏损,有的管线几经波折,有的接连裁员,有的业务侧重点

本篇文章梳理了几家上市AI制药公司2024年业绩,作为中国首家上市的AI+药物研发公司,晶泰科技上市后首份年报,也为此次盘点增加了不少看点。

而随着DeepSeek引发的大模型浪潮,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2025年,各家公司将继续在变革中成长

薛定谔:盈利昙花一现

2023老牌计算化学公司薛定谔实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盈利

时间来到2024年,公司很快又面临亏损,亏损额为1.871 亿美元

薛定谔的收入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软件、药物研发和其他相较于传统biotech收入来源广泛。不过, 2023 年的 2.167 亿美元相比,2024年薛定谔全年总收入下降 4.2% 至 2.075 亿美元

其中软件收入增速放缓,增长 13.3%,达到 1.804 亿美元去年同期增长为17.4%),收入增长主要是来自大客户合同增加 

2024薛定谔药物研发收入为 2720 万美元,而2023同期 5750 万美元这部分源于客户确认收入减少。 

变化最大的是其他收入全年 2360 万美元2023年该部分为2.204 亿美元主要源于武田以40亿美元收购NimbusTYK2药物,薛定谔获得了超过1.472 亿美元的现金分配。

正如笔者此前所说Nimbus带来的仅是一次性收入,以及通过与跨国药企的合作收入是难以持续的,随着薛定谔对自研管线的加强,盈利的状态可能不会持续。

从支出来看,全年运营费用为 3.414 亿美元,而 2023 年为 3.181 亿美元,主要是由于研发费用增加。

早在2018年,薛定谔开始搭建团队研发药物,同时和BMS、大冢制药、赛诺菲和礼来等10多家跨国公司有药物研发合作,包括肿瘤学、代谢、自免等多个领域。

目前公司有3条管线进入临床ICDC7 抑制剂 SGR-2921 已经获得FDA 孤儿药资格认定,用于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公布I期数据。 MALT1 抑制剂 SGR-1505 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 细胞恶性肿瘤患者Wee1/Myt1 抑制剂SGR-4174则用于治疗实体瘤患者。

图片

 

在平台建设方面,薛定谔表示将推进其预测毒理学模型同是将 AI/ML 集成到平台工作流程中,同时拓展生物制剂和药物制剂等业务

2024年,薛定谔还进一步拓展了跨国药企客户。当年11月,薛定谔诺华Novartis)宣布达成为期3年的多靶点研究合作

诺华将向薛定谔支付1.5亿美元的预付款,还可通过研发和商业化进展获得最多约23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及产品销售提成。

好在公司现金流健康,截至2024 年 12 月 31 日,薛定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 3.675 亿美元且今年1月诺华的1.5亿美元预付款已到账

 

Recursion:

并购后首份财报

2024年对于AI制药上市公司Recursion而言,也是变动与新生的一年。 

去年,Recursion 完成了对竞争对手 Exscientia 并购这也是AI制药领域最大的一笔并购。

这次并购,加强了 Recursion在药物化学方面的能力,能够与Recursion生物学为主的平台进行互补。

不仅如此,并购完成后使得公司管线、合作伙伴关系、平台和人才都有了质的飞跃。

并购后,Recursion 随即宣布了裁员计划公司裁员 20% 合并后的新公司员工人数800人。 

2024 年 Recursion净亏损为 4.637 亿美元,而 2023 净亏损为 3.281亿美元高出去年一大截。其中研发费用占大头, 3.144 亿美元一般和管理费用 1.108 亿美元

尽管Recursion也有研发管线,但与薛定谔不同的是,公司将研发资金主要投向AI平台。

例如Recursion联合英伟达推出超级计算机BioHive-2还通过自动化实验室积累大量数据,并陆续开发了 PhenomMolPhenix 和 MolGPS 等多模态 AI 模型用来预测药物研发结果。 

Recursion从一开始的初心是解码生物学,即真正从更细微、更相互关联的层面理解生物学,并绘制生物学数字地图。

正如公司首席执行官Chris Gibson接受参访表示:我认为未来几年对于没有资产的纯平台公司来说,可能会有空间。投资者可能会发现,即支持平台和管线需要的资金规模太大了。

公司表示,未来还将继续扩大和升级其平台,包括化学技术、机器学习和转录组学平台。

当然公司并未放弃对管线的推进,目前公司有6款药物进入临床阶段,其中AI 平台优化的潜在同类最佳 CDK7 抑制剂被公司寄予厚望。

图片

 

截至 2024 1231Recursion现金、现金等价物为 6.03 亿美元现金将延续到 2027年。

Relay:一年三度裁员

就在几天前,Relay宣布重大人事调整,裁员约70人。

实际上这是Relay一年内3次裁员了。早在2024年在7月,裁员约5%;紧接着,10月又有30人被裁,约占员工的10% 

裁员导火索是罗氏旗下基因泰克终止SHP2变构抑制剂RLY-1971的合作,将权益退还给Relay随后Relay也停止了对于该药的开发。

2024 Relay全年净亏损为 3.377 亿美元,而 2023 年全年净亏损为 3.420 亿美元,亏损小幅度收窄。 

从收入来看,2024 公司全年收入 1000 万美元,而 2023 年全年为 2550 万美元。主要源于Relay与基因泰克的合作收入减少。

与此同时,2024 年全年的研发费用为 3.191 亿美元,资源重点投向了核心药物的临床开发 2023 年全年为 3.30 亿美元。

近年来,公司管线也进行了大幅度调整。

 

卖了一款后期药物:FGFR2抑制剂lirafugratinibRLY-4008)的全球权益授权给Elevar TherapeuticsRelay将在这笔交易中获得 7500 万美元的预付款+ 4.25 亿美元的潜在商业里程碑+10%的分层特许权使用费。

暂停多款药物的开发:包括口服小分子CDK2抑制剂临床前泛突变选择性PI3Kα抑制剂

目前,公司只剩突变选择性 PI3Kα 抑制剂RLY-2608这一款临床阶段药物,将其治疗乳腺癌与血管畸形。

公司的首要任务是继续推进RLY-2608,包括在年中启动 RLY-2608 + 氟维司群 期试验用于治疗乳腺癌患者。

图片

 

好在公司现金充裕,子弹充足。2024 年 12 月 31 日,公司现金现金等价物为 7.813 亿美元,足以支撑公司运营到2027 年下半年。

 

 晶泰科技:上市后首份年报 

此前业绩盘点都是清一色的海外公司,这次终于出现了中国公司。 

20246月,晶泰科技作为第一家18C规则上市公司登陆港股,并在近日发布了上市后首份财报。

报告显示,2024晶泰科技营收为2.6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2.8%公司亏损进一步收窄,为4.57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3%

 

图片

 

晶泰科技的包含两大主营业务:一是提供药物发现解决方案,二是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固态研发服务及自动化化学合成服务。

从收入结构来看,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成为拉动营收的最重要力量。2024年,该部分收入为1.62亿元,同比增长87.8%公司称,由于XtalPi研发解决方案(如中药及电解质机器人解决方案),大幅推动增长。

药物研发收入为1.03亿元,同比增长18.3%2024年已经和海内外20多家公司达成合作,包括强生,优必时等。

图片

 

2024年,晶泰科技的研发支出高达4.18亿元,相较去年减少13%,原因是晶泰技术平台能力的增强和研发活动效率的提高,耗材减少导致的样品材料成本下降。

财报披露,晶泰科技的现金及现金类资产储备已突破40亿人民币,其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超过11亿人民币,现金储备丰厚。

今年1月,晶泰科技按每股4.28港元的价格成功配售净募资约11.2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0.5亿元)进一步增强晶泰科技的现金流。

除开AI+药物研发外,晶泰科技一直在扩展自动化机器人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尤其是材料领域,力图撕下AI制药的标签。

2024年,晶泰科技与协鑫集团方大炭素等新能源材料、碳基材料等领域的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其中与协鑫集团的合作总计超10亿元。 

2024年,晶泰科技接连孵化了AI+新材料公司深度原理赋澈生物深度原理创始团队来自MIT,通过生成式AI和量子化学加速新材料开发。

赋澈生物团队出身于UC伯克利与晶泰科技建立了 AI 研发战略合作开发新型塑料。

晶泰科技表示,未来以“高质量数据驱动”为核心的垂直领域的AI for Science模型将成为颠覆性力量。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