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从未有创新技术能如大语言模型一般,能在短短数月内击穿医疗体系,引得医院、企业、政府机构成规模地部署基础模型,主动寻求AI赋能下的提质增效。


但要完成部署模型、模型训练、落地应用,再到最终生产价值,单一医疗机构很难在兼顾经济、成效的前提下跑完这一链条。即便是在大模型时代,医疗数据价值的挖掘与开发依然需要高效分工。


为了助力大模型在医疗领域中的深度应用与价值转化,腾讯早在数年前便已构建起符合中国医疗需求的基础模型,并在今年升级为DeepSeek+腾讯混元“双AI大模型”。


借助这一基座,腾讯一方面希望通过AI补足我国医疗服务的供给缺口,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另外一方面也要助力企业、医院开发AI应用,提供基础设施,使研究者能够将更多精力聚焦于医学本身,攻克深层次的临床难题。


在5月21日举办的腾讯云AI产业应用峰会中,腾讯健康公布了全新AI智能体,用以帮助用户智能识别潜在健康风险,制定个性化的健康计划;亦通过组学平台全面上线自研AI模型仓库,为科研机构提供蛋白质、单细胞、DNA等大模型。


腾讯健康总裁吴文达亦在会上细化了腾讯健康的医疗AI构想:腾讯将从大模型创新、智能体应用、知识库建设、基础设施升级四个方面,全面加速医疗AI创新,以发展、理性的态度,围绕真实的社会需求,携手行业打造有作为的AI。


图片.png


01

突破长期健康管理困局



在用户体量方面,腾讯在国内市场占有优势,虽然少了一些很多互联网医疗企业常见的获客烦恼,但要满足用户多元的健康需求,综合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实践之中仍有不少挑战。


据吴文达介绍:“腾讯这些年一直尝试用AI解决用户的各类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积攒了充足数智化能力。但医疗这个领域有它的特殊性,很多问题过于专业,像是‘外星的语言’,患者很难理解那些权威专业的回答,因而也很难开展进一步服务。”


要突破患者的认知局限,最为直接的办法便是向其提供精炼易懂的科普。因此,在2020年前后,腾讯花费了大量精力打造腾讯医典,既为用户提供了权威有效的医学问答,又在这个过程中建立了高质量的知识图谱。


做好了坚实的底座,下一步便是在上面搭建匹配患者需求的具体应用。在大模型时代前,腾讯健康已经在诊前、随访、用药等To C健康场景中建起AI生态。大模型普及后,这些场景得到了智能体的加持,作用范畴及用户体验得到跨越式提升,腾讯得以在医疗场景中深度融合互联网与AI。


如今腾讯云AI产业应用峰会中发布的“健康管理助手”则是腾讯对于C端健康服务的又一次纵深探索。过去用户只有在身体不适时才会在微信、小程序等入口寻找医疗服务,这是一种低频的、被动的使用方式,不能达到疾病预防的目的。


而“健康管理助手”这一可视化的AI智能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模式,同用户建立起了高频的、长期的关系。


简单来说,它可以充当“健康哨兵”,以体检报告、检验检查报告智能解读为基础,帮助用户动态分析健康状况,发现潜在风险,进而给出针对性的健康管理计划;也能担当“行动教练”,通过长期的智能跟踪健康指标变化,帮助用户有效、及时地发现潜在健康风险,克服他们无法进行长期健康管理的问题。


图片2.png


02

加速生命科学的探索速率



AI之于C端,它的价值在于提高医疗服务供给,改善患者的医疗体验。而置于B端,AI则能辅助研究者加速突破医疗服务的能力边界,为生命科学带来更多可能。


在本次腾讯云AI产业应用峰会,腾讯健康对其组学平台进行了一次重磅更新。依托腾讯生命科学实验室的科研成果,该组学平台上线了自研AI模型仓库,为科研机构提供蛋白质、单细胞、DNA等模型,助力破解抗原、抗体结构的预测和筛选,以及细胞分类、反向翻译等生命科学重要研究课题。


同时,腾讯健康组学平台还集成了AI智能助手,深度融合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工作流开发框架及平台知识库,提供调试信息智能解析、工作流编写辅助、产品功能问答等服务,为生物信息学分析提供全流程智能辅助。


AgAABT9XI8V9l1gep7FKp5BVgvViJxjf.png


除了加速基因组学数据分析外,腾讯云的AI能力也广泛助力医疗产业,更全面、系统和深入地解决医疗行业中的实际问题。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腾讯云的AI大模型正全面升级医疗服务。以腾讯混元大模型为底座的AI智能问答服务,接入了电子发票、报告查询、体检预约等15个患者便捷服务,还串联起了患者全周期管理,为患者入院建档、术前术后医患沟通、肿瘤患者全周期诊疗等场景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腾讯云的AI大模型还为北京协和医院新上线的互联网医院小程序提供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一周内就识别出12亿次恶意请求,一个月即阻断近2400万次黄牛攻击,有效防止恶意抢占号源。腾讯搜狗输入法,也成了医生的轻量化AI应用平台,接入医院内用药助手、医学综合智能体、会诊建议服务等多种AI大模型智能应用,提升医生临床工作效率。


在深圳市第一家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装备了DeepSeek+腾讯混元“双AI大模型”的腾讯健康“AI临床助手”,为临床医生提供决策支持,从采集病史、疾病预测、推荐诊疗方案、监控用药安全等环节,加强临床诊断风险质控,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目前,罗湖医院集团的5家区属医院与46家社康中心已用上了多元化的AI。智能导诊、智能预问诊简化了患者就医流程;体检报告解读、自诊自查、拍药盒查用药知识等小工具,让患者健康管理有了更智能的工具。


在重症医学领域,由迈瑞医疗与腾讯联合研发、全球首个投入临床的重症大模型,已先后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落地应用。


“启元重症大模型”基于数据还原患者数字画像,再用重症思维去深度分析,输入给大模型,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在5秒内回溯整合患者病情、基于患者数字画像预测趋势并提供建议、1分钟生成临床思维导向下的病历文档、提供准确率高达95%的重症知识查询结果,助力临床全面提升诊疗精准度与质量。


在第三方医学检验领域,金域医学基于腾讯云的算力平台和大模型接入能力,持续构建和迭代“域见医言”大模型,开发智能体应用“小域医”,可广泛服务于基层医疗机构。同时,腾讯云的医疗AI产品能力还与“小域医”在智能问答、智慧报告、安全用药等场景中全面融合,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助力分级诊疗落地。


在2024年的腾讯数字生态大会中吴文达曾表示:“能够适配大模型的场景很多,我们会慎重考虑是不是该自己去做。对于一些深入临床,特别复杂的场景,我们有能力去做,但应该留给更具比较优势的企业。”


毕竟,腾讯最大的优势,还是在于‘连接’能力。



03

无远弗届



截至2025年5月,腾讯构建的医疗AI能力矩阵已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落地。


譬如,大模型驱动的腾讯健康AI导辅诊服务已应用于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10000家各级医疗机构;腾讯觅影的医疗影像AI在全国各地超500家医疗机构普及,累计辅助医护为近1000万人次患者进行了各类医学检查;腾讯云各类“开箱即用”的医疗AI解决方案服务超过1300家机构,涵盖医院、药械企业、科研院校、医疗科技企业。


在这个过程中,腾讯带来的价值不止于为各类机构提供AI应用或是AI底座,还协同它们跃入大模型时代,集成隐藏于医疗数据之下的知识,并将其封装为一个个智能体。


未来,腾讯与各方携手探索医疗AI领域的脚步必然不会停歇。当量变形成质变,我们或在有限时间内瞥见那个兼具智能、精准、普惠的医疗新纪元。



如果您想对接文章中提到的项目,或您的项目想被动脉网报道,或者发布融资新闻,请与我们联系;也可加入动脉网行业社群,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信息和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