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趣课堂 | 探索蛋白质组学前沿突破,赋能肿瘤免疫治疗
2025年3月24日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尤其是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蛋白质组学的应用正不断推动新的科学发现和治疗策略的诞生。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孟广勋研究员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刘辰莹研究员共同担任通讯作者,在Nature Immunology(IF=27.8)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利用基于纳米磁珠技术的蛋白冠DIA技术,揭示了由caspase-3切割产生的短IL-18能够动员自然杀伤(NK)细胞,从而抑制肿瘤生长的全新机制,为癌症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突破性成果不仅彰显了纳米磁珠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肿瘤免疫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为深入探讨纳米磁珠蛋白质组学的前沿突破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我们诚挚邀请您参加于2025年3月26日(周三)14:00举办的线上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探索蛋白质组学前沿突破,赋能肿瘤免疫治疗”为主题,特邀多位领域内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进展。
百趣生物始终致力于推动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我们期待通过此次研讨会,与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纳米磁珠蛋白质组学的前沿突破,推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创新发展!
研讨会时间:3月26日14:00
研讨会报名方式:扫描下图二维码报名预约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际重要蛋白质组学杂志PROTEOMICS的国际编委、意大利Padova大学国际评估专家、Global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的editorial board member。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ngewandta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Analytical Chemistry、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Acs Nano、Chemical Communications、Nanoscale、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共300 余篇。论文共被引用16000余次,H指数为66。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共约300篇。IF>5刊物的论文共计176余篇,发表在Chem. Soc. Rev.、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IF>10刊物的论文共计30篇。单篇研究论文引用最高超过1500次。连续六年入选Elsevier公布的化学学科中国高被引学者排行榜。
沈俊辰博士202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后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在博士及博士后学习和工作期间长期致力于研究关键天然免疫分子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已在肿瘤细胞中首次发现由Caspase-3切割产生的短IL-18,并揭示其抑制肿瘤生长的功能(Shen, J. et al., Nat Immunol, 2025,封面文章),沈俊辰博士现以青年PI身份入职海南医科大学,海南省医学科学院,团队主要聚焦肿瘤免疫应答和抗肿瘤免疫反应。这是一支热爱科研、勇于挑战且朝气蓬勃的科研新团队,欢迎具有生物学、免疫学等背景的优秀学生加入本团队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或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现任百趣科服事业部蛋白产品线产品经理,负责非靶向蛋白质组学,靶向蛋白质组学,修饰蛋白质组学,蛋白互作组学等产品的产品规划、调研、推广等工作。具有三年实验室生产研发经历,专注于蛋白组学领域,熟练掌握蛋白组学检测技术,在数据分析、结果解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更多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多组学干货视频
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阿趣课堂观看
![图片]()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最新前沿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所有观点不代表梅斯医学立场,亦不代表梅斯医学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