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联合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
该文件明确提出以人工智能赋能医药全产业链,推动医学影像、AI制药、手术机器人等领域的数智化应用试点。
到2027年,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取得重要进展,制修订30项以上医药工业数智技术标准,在智能制药设备、检测仪器和制药工业软件等领域研发推广100款以上高性能产品。
在数智化转型推广方面,打造100个以上医药工业数智技术应用典型场景,建成100个以上数智药械工厂,建设50家以上具有引领性的数智化转型卓越企业,推动打造5个医药数智化转型卓越园区
建设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促进中心及分中心,建设10个以上医药大模型创新平台、数智技术应用验证与中试平台,培育30家以上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卓越服务商。

到2030年,规上医药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智化转型全覆盖,医药工业全链条数据体系进一步完善,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生态体系进一步健全。

此外,该文件提出了不少应用措施。
1、加强医药工业数智产品应用。
针对化学药、中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细分行业生产特点,打造符合医药质量管理规范体系(GXP)的系统解决方案,研发推广一批智能制药设备、检测设备,开发一批“小快轻准”医药工业软件或系统等。
2、整合释放医药数据要素价值。
鼓励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等合作建设医药工业大数据平台,形成研发、生产、临床、大健康等领域高质量数据集,推进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和数据要素市场试点。
3、改造升级信息基础设施。
支持医药工业重点领域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探索工业互联网标识与药品追溯码、医疗器械唯一标识(UDI)在生产过程管理、质量追溯、药械监管等领域的融合应用。鼓励建设一批高性能云计算平台、区块链、数据中心、5G行业虚拟专网、物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支撑医药企业“智改数转网联”。
4、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应用。
支持相关单位建立医药大模型创新平台,协同开展医药大模型技术产品研发、监管科学研究等,强化标准规范、科技伦理、应用安全和风险管理等规则建设。
此外,该实施方案还给出了医药工业数智化典型应用场景,主要包括6方面41个场景,为医药企业数智化转型工作提供参考。
图片
一、医药研发
包括精准靶点识别与筛选、智能药物分子设计与优化、超高通量化合物虚拟筛选、动物模型数据挖掘与虚拟动物实验、中医药人用经验数据挖掘和决策模型研究、基于风险的临床试验管理、医药实验室数据集成管理、医疗器械设计开发管理。
二、医药生产
工厂数字化设计、数字孪生工厂建设、智能原料药工艺设计、智能中药工艺设计、数智化生物制品工艺设计、数智化制剂工艺开发与优化、医疗器械中试验证、智能生产作业、智能物料管理、生产设备运行监控生产设备故障诊断与预测、能源数字化管理、环保数字化管理、智能安全巡检。
三、企业经营决策
数据驱动的经营管理决策、智能计划排程、智能供应链管理与优化、企业数据资产运营。
四、医药质量安全保障

智能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智能风险预警、数据可靠性管控、电子批记录、信息化质量文档管理、中药原料质量传递、回顾与优化药品质量回顾与优化、药品质检(QC)实验室管理、数智化质量保证。

 

五、医药流通与追溯

数智化追溯、数智化药品物流监测与优化、数智化药品供需监测、数智化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数智化医疗设备管理
六、医药合同研发生产服务
医药合同服务机构数智化升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