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功能性乳酸菌菌株所有权及其知识产权转化签约仪式在内蒙古农业大学举行。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科拓生物有限公司、内蒙古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三方签署了转化合同,完成“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 Bbm-19”“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 ProSci-246”“副干酪乳酪杆菌 PC646”等5株功能性乳酸菌及其专利的转让,转化总金额达2000万元。内蒙古作为全国乳业重要的基地,有着丰富的乳酸菌资源,因此建设了全球了最大的乳酸菌种质资源库。此次签约转化的5株功能性乳酸菌菌株由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和平教授及团队自主研发。基于基因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优良乳酸菌高通量精准筛选平台筛选出的具有维持肠道菌群稳态、免疫调节、缓解腹泻等功效的功能性乳酸菌。签约后,校企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将资源优势逐渐形成技术优势、产业优势,着力打造全球乳酸菌研发和产业新高地。据悉,张和平教授团队建成全球最大的原创性乳酸菌种质资源库,创建了全球最大的乳酸菌基因组数据库,多项发明技术打破了国外菌株、技术和产品的垄断,相关技术成果在相关企业转化,经济效益达200亿元。
长期以来,欧美微生物科研机构对菌种积累了数十年的经验,我国在这方面的突破力不足,尤其是功能性菌种。如今,中国企业也开始重视本土益生菌的培养,尤其是对原生菌株储备,以及对优质功能菌的引进。2020年,青岛农业大学王宝维教授团队将“一种富含铜的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培养方法”和“一种富锌菌株及其应用”两项专利成果,以800万元成功转让给山东德信生物科技。2022年,江南大学益生菌与营养健康团队赵建新教授将6株专利益生菌将独家授权湖北均瑶大健康饮品股份有限公司,总授权费合计1.0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