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人挤爆医院急诊科!「雷暴哮喘」高发季来了,这3类人群要警惕→
2025年9月11日
9月10日傍晚,知名主持人瑶淼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我雷暴哮喘了。”她回忆,北京经历一场雷暴雨后,凌晨3点多突然醒来,感到呼吸困难、喉咙有异响、鼻子不通气,“那种窒息感,特别像过去过敏性哮喘发作”。
几乎同一时间,山西太原、河北石家庄等地也有多名市民反映:8日晚雷雨过后,突现剧烈咳嗽、胸闷、喘息,纷纷前往医院急诊。仅山西白求恩医院几小时内就接诊超400人,儿童、孕妇、中青年成为主要受影响群体。
这不是巧合——医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 “雷暴哮喘”(thunderstorm asthma)。它虽罕见,却可能在短时间内波及成千上万人,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一、“雷暴哮喘”是什么?全球仅记录26起,为何如此危险?
所谓“雷暴哮喘”,是指在雷暴天气发生后,短时间内出现大量急性哮喘病例的现象。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特定气象条件与人体过敏体质共同作用下的突发性群体健康事件。
尽管全球至2023年仅有26起明确记录的雷暴哮喘事件,但每一次都影响巨大。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6年的澳大利亚墨尔本:一场雷暴过后,数千人因呼吸困难紧急就医,最终导致10人死亡,震惊世界。
- 2018年9月,陕西榆林:一次雷暴后,多家医院收治大量哮喘患儿,超过一半为首次发病。
- 2022年9月,宁夏地区:雷暴发生后4小时内,320名患者集中就诊,以喘息、气急为主要症状,近八成合并过敏性鼻炎。
这说明,“雷暴哮喘”并非遥远传说,而是真实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潜在威胁。
很多人疑惑:下雨不是能“洗掉”空气中的污染物吗?怎么反而更容易引发哮喘?
关键在于——雷暴不仅没净化空气,还把花粉“加工”成了更危险的形式。![Image]()
当雷暴来临时,一系列复杂的气象和生物过程悄然发生:
雷雨前的暖湿上升气流将地面大量花粉(如草类、蒿属植物等)带到云层底部。
在高湿度环境中,花粉吸收水分迅速膨胀并破裂,释放出内部的淀粉颗粒和抗原蛋白,形成直径小于3微米的微小碎片(PM<3µm)。
随着雷暴带来的冷性下沉气流和阵风,这些极其细小的致敏颗粒被猛烈地压回地面,短时间内弥漫在低空空气中。
正常情况下,鼻腔可以过滤掉大部分大于5微米的颗粒。但这些破碎后的花粉碎片太小,能轻易穿过鼻咽屏障,直接进入细支气管,迅速诱发支气管痉挛。
🔬研究显示:2016年墨尔本雷暴期间,空气中可吸入花粉碎片数量激增250%,与此同时臭氧水平骤降、湿度升高——这些变化成为预警信号。
一旦这些微粒进入呼吸道,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入侵物,启动IgE介导的过敏反应:
随后还可能引发Th2型炎症反应,吸引更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使哮喘症状持续数小时甚至更久。
虽然任何人都可能受到影响,但以下人群是“雷暴哮喘”的高危对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宁夏的一次调查中发现,78.1%的患者合并过敏性鼻炎,而超过一半的患者此前并无哮喘诊断。这意味着,很多人的身体早已埋下“隐患”,只待一场雷雨“点燃引信”。
以北京为例,根据气象监测数据,8月26日至9月9日连续15天花粉浓度达最高等级5级,主要致敏源为蒿草、葎草、藜科植物等。这类花粉颗粒轻、产量大、传播远,极易随风雨扩散。
与此同时,华北、黄淮等地近期多雷阵雨,台风外围环流也可能带来强对流天气——花粉+雷暴=雷暴哮喘的“完美配方”。
面对这种突发性强、传播快的健康威胁,提前防范至关重要。
留意气象部门发布的“花粉过敏指数”“空气质量报告”。当预报有雷雨且花粉浓度高时,就要高度警惕。
雷暴前后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尤其黄昏至夜间时段。室内关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降低过敏原浓度。
哮喘或过敏性鼻炎患者应随身携带沙丁胺醇气雾剂(万托林)等快速缓解药物,并确保家人知晓使用方法。
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吸入1–2喷,必要时联合吸入激素(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按医生指导剂量操作。
采取坐位或半卧位,身体前倾,有助于打开气道,减轻呼吸负担。
若用药后15–30分钟无改善,或出现口唇发紫、意识模糊、无法说话等情况,必须马上拨打120送医!
❗切记:不要硬扛!雷暴哮喘进展极快,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呼吸衰竭。
雷暴结束后,空气中仍悬浮大量花粉碎片,建议等待1–2小时后再开窗,避免二次暴露。
许多人在雷暴哮喘发作后才意识到自己“原来有过敏体质”。事实上,过敏性疾病并非不可控。
✅ 急性期控制症状后,应及时到变态反应科或呼吸科进行规范化评估;✅ 明确过敏原(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IgE检测);✅ 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脱敏治疗(免疫疗法) 是目前唯一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可显著降低未来发作风险。
“雷暴哮喘”提醒我们:气候变化与公共健康息息相关。一个看似普通的雷雨夜,可能隐藏着大规模的健康危机。尤其是当前正值北方秋季花粉高峰叠加多雨季节,有过敏史的朋友一定要提高警觉。关好窗、备好药、少出门,关键时刻不仅能保护自己,也能减轻医疗系统的压力。
1.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501467/ 2.严梅,靳泉鹏,褚娇娇,等.一起群体性雷暴哮喘的调查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 2023, 45(3):27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