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新品爆发、大厂抢滩,近期医疗大模型赛道热闹非凡。

 

2月11日,智诊科技发布WiseDiag-Z1全科医学大模型,拥有730亿参数规模,并基于超过3万亿token的专业医学数据进行训练。
2025年2月20日,水木分子携手清华大学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AIR)推出了升级版的生物医药多模态开源基础大模型BioMedGPT-R1
3月14日,海思盖德联合多家企业、机构发布国内首个青光眼专业AI大模型——“小青”。

 

当初创公司上演产品开发的极限竞速时,另一方面,科技大厂则更进一步,构建技术之上的产业生态。
华为联合瑞金医院共同发布瑞智病理大模型RuiPath,与东南大学顾忠泽教授合作开发全球首个人体器官芯片医药大模型;腾讯则基于大模型底座及研发、AI原生工具链等核心能力落地超过1300家医院、药械企业、科研院校等。

 

此外,科大讯飞、医渡科技、京东健康等多家上市公司,也纷纷宣布大手笔加码医疗大模型,涉及在线问诊、影像分析、临床决策等细分领域。

 

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与产业生态的日益完善,医疗大模型正迎来规模化应用的关键窗口期

 

DeepSeek问世,加速医疗大模型落地

 

2025开年以来,医疗大模型的热度持续攀升。

 

究其原因,DeepSeek的开源不仅为医疗大模型提供了可复用的技术底座,更通过“破圈”推动了医疗行业智能化升级的进程。

 

通过与DeepSeek的深度技术融合,多家医疗企业和科研院所成功实现了算法与模型的迭代升级,显著提升了其在医疗场景中的落地效率和应用价值。

 

DeepSeek rushes to launch new AI model as China goes all in | Reuters
3月14日,香港中文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等机构联合发布了全球首个结合智能可穿戴技术与AI生成大模型DeepSeek-R1的开源高血压防治AI系统“文元智能医生”,实现了从问诊、监测、诊断、处方开具到个性化健康管理的全流程智能化服务。

 

近日,武汉楚精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就发布了消化行业垂直领域AI大模型——晓图精灵,通过DeepSeek这个“超强大脑”加持,晓图精灵能快速分析患者既往病史、病理结果等,提供多个可能的诊断方案,对复杂病情进行动态综合判断。

 

业内人士表示,过去医院不怎么了解大模型,而且需要的投入很高,所以没人敢轻易批预算,而DeepSeek进行了一次空前的市场教育,大大降低了决策成本
信息显示,今年2月以来,已有超过300家医院接入DeepSeek大模型,赋能临床决策、病历质控、影像分析、科研辅助、医院管理等场景应用,尤以知名三甲医院居多。
一些医院会选择DeepSeek大模型+医疗垂类的联合方案,类似这样的协同效应为更多医疗大模型公司带来机遇。

 

例如,智慧眼就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桃江县中医医院等落地了“砭石大模型+Deepseek”双模驱动方案,实现了不同模型之间的优势互补与协同工作。

 

湘雅医院选择与医渡科技合作,成功完成国产AI中台的搭建,具备支持多种国内顶尖大模型(包括但不限于DeepSeek)共同本地化部署、调用、训练等强大能力。

 

专家表示,DeepSeek作为通用模型无法应对医疗领域高度专业的复杂任务,通过针对不同场景构建多模型的组合体系,让DeepSeek和垂直模型分工协同,实现“通用能力-行业知识-场景穿透”的能力,可以有效杜绝AI产生的幻觉。

 

产业协同,软硬件“双向奔赴”

DeepSeek的爆红,降低了算力推理的约束,打破了此前人们对AI大模型开发和部署极高门槛的刻板印象,大大加快了技术的扩散与应用。

 

对各级医疗机构来说,凭借在具体场景上积累的数据优势,结合开源模型进行本地化部署,迅速结合自身数据进行应用场景测试或训练,成为趋势。

 

为此,不少医院选择投入大量资金采购相关硬件,引爆相关服务器、信息系统和云平台需求。
图片
智药局整理公开信息显示,已有近40家医院宣布采购或调研AI项目,一场医疗领域的AI基建热潮正如火如荼。

 

医疗机构对于大模型的关注与兴趣快速提升,尤其是部分客户开始主动提出基于DeepSeek大模型相关应用功能的开发需求,相关商机持续涌现,对于相关厂商带来诸多业务机会。
这些企业既包括传统数据中心设备供应商,如联想、新华三、浪潮信息等;也包括云计算厂商,如华为云、京东云、阿里云、并行科技、优刻得;以及包括大模型服务商,如科大讯飞、智慧眼;还包括软件公司如东软集团、卫宁健康等。
一位大模型服务商向智药局表示:“医院都在问,我们不是在接项目,就是在接项目的路上。”

 

据统计,截至2024年末,我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9.2万个,其中医院3.9万个,全年总诊疗人次101.1亿人次。

 

在大模型浪潮下,这个巨大的潜在市场有望被“激活”。根据IDC,2025年中国服务器市场出货量有望达到488万台,按照医疗行业占比2%来算,则需求达到9.76万台。

 

政策加码,多方携手打造生态

 

在医疗资源日益紧张、医护人员承受高压的当下,医疗大模型无疑提供了一个极具潜力的解决方案,备受中央和地方重视。

 

2024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联合发布了《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其中26处提到了大模型,涉及辅助决策、病历生成、健康险设计、疾病筛查等多个场景。

 

同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发展医学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强调“推动医学大语言、通用图像、智能交互等大模型开发”

 

2025年3月,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制定了《北京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将“推动医药健康大模型研发”列为重点任务之一。

 

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机构正形成深度协同的创新网络,通过资源共享、能力互补,加速医疗大模型的商业化进程与规模化应用。

 

今年1月,国内首个面向医疗大模型应用评测和验证的平台——上海市医疗大模型应用检测验证中心成立,由上海AI实验室牵头打造,华山医院、中山医院、瑞金医院等12所医疗机构为中心首批验证单位。

 

图片
该中心将支持开展包括资质核对、基模审查、安全性审查、医疗场景评价、产品伦理审查和应用落地跟踪的医疗大模型评测全链条工作,通过全流程审核机制和专业的场景验证设计,对医疗大模型应用进行检测评价。

 

华为则以“盘古大模型+昇腾AI框架+云计算能力”核心技术,构建了覆盖病理诊断、医学影像、药物研发、健康管理等多场景的大模型生态。

 

从技术研发到场景验证,从标准制定到生态构建,多方力量的深度协同正在为医疗大模型的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展望未来,医疗大模型将不仅成为提升医疗服务效率的重要工具,更将重塑医疗行业的价值链条,推动我国医疗体系向智能化、精准化、普惠化方向加速迈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