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发布了“2025年分区表期刊大类划分反馈”!在期刊范围和大类学科设置等方面进行了升级和调整。
中科院期刊分区数据变化情况
大类占比设置优化
本次中科院期刊分区中,共计21973本期刊收录进中科院期刊分区之中。而在2023版中科院分区表中,共有13818本期刊拥有中科院大区分类,此次增加8155本期刊。
通过分析期刊的主题分布和引用关系来生成学科结构,并参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的学科内涵和外延,共设置 21 个大类学科。
除此之外,大类学科设置优化措施还包括:
完善人文科学学科设置:继续完善人文科学的学科设置,包括社会学、哲学、历史学、文学和艺术学,以健全大类学科体系。
原人文科学期刊拆分:原人文科学期刊被拆分到哲学、历史和文学大类中。
法学更名为社会学:将法学更名为社会学,并且这个新的社会学大类包括了法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研究的期刊。
核心集收录范围扩大
本次更新,从图表中可以看出,SCIE和ESCI的数量最多,分别为8755本和8324本,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数据库。
本次更新的关键点在于,新增加ESCI期刊的收录,并根据期刊数据给予分区。
期刊及学科占比情况
在此次中科院期刊分区中,共计 21973 本期刊被收录,医学类期刊数量最多,有 5629 本,占比达 26%;社会学类期刊有 2365 本,占比 11%;其余学科类别大多在 2%-7% 区间。
其中,每个大类相较于2023年版都增加了50本以上的期刊,医学类期刊增加最多,有足足1845本,其次是社会学的1222本,剩下的大类中增加最多的也仅是加了500多本。
从医学类期刊的增加量和ESCI期刊目前的JCR分区情况看,想必有不少医学人朋友会在2025年中科院期刊分区表发布后,有所受益。毕竟在ESCI列表里的期刊也获得影响因子后,Q1区期刊数量大幅增加,想必在2025年中科院分区中,医学类一区和二区期刊的数量也会大幅度增加。
中科院期刊分区变化的影响
对科研人员的影响
拓展文献资源获取渠道:ESCI期刊专注挖掘有地区影响力及新兴科技领域的高质量同行评审出版物,其收录使科研人员可接触到更多新兴领域和地区性的前沿研究成果,获取更广泛的学术资源,拓宽研究视野。
提供更多期刊选择:随着ESCI期刊的加入,科研人员在选择投稿期刊时有了更多选择。对于一些处于上升期、暂未进入传统SCI、SSCI、AHCI的期刊,科研人员也可根据其在中科院分区中的情况考虑投稿,增加了论文发表的机会。
对期刊的影响
激励期刊提升质量:进入中科院分区表是对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一种认可,ESCI期刊为了获得更好的分区和提升在学术界的地位,会更加注重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编辑质量和出版规范,从而推动整个学术出版生态的繁荣。
促进期刊国际化发展:中科院分区表在国际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ESCI期刊被收录并分区后,将吸引更多国际学者的关注,有利于促进期刊的国际化发展,提升期刊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高质量的稿件。
对医学研究人员的影响
本次医学期刊数量在分区表中显著增加,且一区和二区等高分区期刊数量有望大幅上升,或将吸引更多的科研资金、人力等资源投入到医学研究领域。科研人员有更多机会在高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成果,从而激励他们开展更深入、更前沿的医学研究,形成良性循环。
随着分区调整,医学期刊间的竞争加剧。为了在高分区中占据一席之地或保持现有位置,期刊会更加注重稿件质量,加强同行评审,严格审稿流程,吸引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投稿,从而促使医学期刊整体质量的提升。
对学术评价体系的影响
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ESCI期刊的纳入丰富了期刊评价的样本,使分区表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术期刊的整体情况。通过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期刊的综合评估,能够为科研评价提供更丰富、更准确的数据支持,避免了仅依赖传统三大索引期刊进行评价的局限性,使学术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引导科研资源合理分配:中科院分区表在科研资源分配、科研人员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ESCI期刊的加入和分区,使一些新兴领域和地区性的优秀期刊能够得到更多关注和支持,引导科研资源向这些期刊和相关领域合理分配,促进学术研究的多元化和均衡发展。
挑战与应对
2025年收录期刊数量增多,尤其是ESCI期刊的加入,可能导致期刊质量参差不齐。期刊需要加强对稿件质量的筛选和把控,提高编辑和审稿团队的专业水平,确保发表的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以维持和提升期刊的声誉和分区地位。
来源:赛恩斯学术
编辑:小饼干
授权转载等事宜请联系梅斯学术管理员
梅斯学术管理员微信bjy1689902068,备注学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