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产高端眼科设备领域异军突起,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加之国产替代政策支持,众多国产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部分产品甚至展现出媲美乃至超越传统进口品牌的强劲实力。

 

然而,随着市场上国产眼科设备的数量激增,包括在研产品与已获批产品数量的快速增长,如何精准识别哪些国产产品真正具备差异化竞争力,能够有效满足临床实际需求,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报告立足于“发掘国产品牌产品力”这一主题,希望从临床真实需求调研、NMPA批准情况、融资情况、商业化情况、出海战略、产品核心参数对比等角度,反映国产品牌真实的产品力。

 

核心观点

融资和获批数量均呈现积极态势。融资方面,2024年1月1日-2025年3月底,国内眼科设备板块亿元级融资事件数量有14起,占总数量的54%。NMPA批准方面,121款高端眼科设备获NMPA批准,部分产品领域获批的国产数量已经超越进口,如眼科OCT、光学生物测量仪,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诊断类设备国产化进程整体更快。国产眼科OCT凭借扫频技术创新,实现扫描速度、成像深度、范围与分辨率的全面突破,技术参数超越同类进口产品,已在国内和海外市场获认可;国产光学生物测量仪部分产品性能已与进口比肩,未来有望借此提升在高端市场的份额;国产超广角眼底相机获批数量激增,关键参数表现出色,正稳步缩小与进口头部产品的市场份额差距;眼压测量板块,国产企业正通过开创性技术突破,攻克长久以来眼压测量不准、无法实现24小时连续眼压监测等难题。

 

治疗类设备国产化进程较为迟缓。全飞秒激光、超乳玻切一体机尚无国产获批产品,仅少数企业处于研发阶段。眼科手术显微镜虽有较多国产获批产品,但进口垄断严重,多数国产产品未达基础标准,高端产品更是长期空白。

 

未来,高端眼科设备企业可从多方面构筑长期竞争力。全品类布局意义重大,企业还应关注眼科手术机器人等潜力产品,同时,需树立长期品牌战略,缩小与海外品牌差距,并坚定出海,凭借技术创新与高附加值产品开拓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

01

2024年回顾:融资活跃,产品爆发,国产高端眼科设备成绩斐然

 

高端眼科设备涉及多个细分产品领域,主要设备种类多达数十种,可大致分为诊断设备和治疗设备。

 

fa29bb2cb558ec978938e2e73960e73.png

眼科设备分类

 

本次报告从市场规模的大小、产品在眼科诊断治疗中的重要性、当前现状及未来前景多个维度考虑,将眼科OCT、光学生物测量仪、超广角眼底相机、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连续眼压监测系统、眼科手术显微镜、全飞秒激光、超乳玻切一体机、眼科手术机器人作为重点研究的产品领域。

 

● 眼科设备融资相对活跃,亿元级融资占比超50%

 

大额融资事件占比高。2024年1月1日-2025年3月底,国内眼科设备板块亿元级融资事件数量有14起,占总数量的54%。资本的趋利性决定了其流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领域,这显示出眼科设备领域在当前市场中备受资本青睐。

 

474322e217e8948954954a01d25d2b4.png2024年国内眼科设备领域融资金额分布

 

从具体的产品细分领域来看,国产率低、技术门槛高的产品吸引了更为广泛的资本投入。以全飞秒激光、超乳玻切一体机、眼科手术显微镜以及眼科手术机器人为典型代表,这些高端眼科设备在技术研发上存在较高壁垒,当前国产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比较低,也因此成为资本追逐的焦点。同时,产品线布局更丰富、商业进展更快的企业也受到了资本的高度关注。

 

● 121款产品获批,多个产品领域国产获批数量超进口

 

截至2025年2月7日,一共有121款高端眼科设备获得NMPA批准。

 

国产光学生物测量仪与眼科OCT设备的获批进展尤为显著。获得NMPA批准的眼科OCT产品有32款,国产产品占比为68.7%;光学生物测量仪有32款,国产产品占比为81.2%;眼科手术显微镜有32款,国产产品占比为53.1%;超广角眼底相机有16款,国产产品占比为56.2%。

 

f809f60221c006c19adcb7e5c84e17c.png获得NMPA批准的高端眼科设备分类

 

依据首次注册时间,眼科OCT和眼科手术显微镜的国产化进程起步较早。2014年就有1款国产眼科OCT获批,2015年国产眼科手术显微镜获得了批准。全飞秒激光和超乳玻切一体机是国产化进程最慢的产品,至今无国产产品获批。

 

进入2024年,国产高端眼科设备领域迎来了一个显著的爆发期。这一年,国产光学生物测量仪、超广角眼底相机的获批数量大幅增加。

 

7896f9b80efd4e5edf123d8ffa50af2.png近几年国产高端眼科设备NMPA批准年份分布

02

各品类产品力深度剖析,头部品牌已实现性能、商业化、出海多重突破

 

本章聚焦眼科OCT、生物光学测量仪、超广角眼底相机、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连续眼压监测系统、眼科手术显微镜、全飞秒激光、超乳玻切一体机这八大类高端眼科设备,从产品参数分析、商业化表现、出海战略等多个维度,剖析国产产品的实力与潜力。

 

img_v3_02kp_ea17ac2c-da9b-454e-aa58-ac582059947g.jpg各重点产品板块国产产品力评估

 

● 眼科OCT:技术弯道超车,国产市占率已超50%

 

眼科OCT是公认的国产化进程最快的高端眼科设备,首先体现在注册数量上,获得NMPA批准的国产眼科OCT设备数量已经远远超过进口数量。根据动脉智库统计,截至2025年2月7日,累计有32款眼科OCT产品获得NMPA注册证,国产高达22款,国产产品在数量上占据显著优势。

 

d5ccb25bdd6501c03994d3950bac537.png获得NMPA批准的眼科OCT产品

 

其次,体现在国产产品在核心参数表现上。根据动脉智库的统计,无论是扫描速度、成像深度、成像范围,还是成像分辨率,国产头部产品已经表现出超越进口产品的性能。

 

再者,体现在国产市占率表现和售价。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眼科OCT 2023年度公立医院中标公开可查询台数为404台,国产产品的市占率已经超过50%。并且,国内头部企业的产品平均中标价格在150万左右,高于进口产品。

 

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国产头部企业的市占率和售价表现均优于进口品牌,说明国产产品并非依靠传统的低价思路进行竞争,其技术附加值和品牌附加值已经获得医院认可,标志着国产产品在技术、性能、售后、价格等关键维度已拥有与进口正面竞争的实力。

 

国产眼科OCT能够实现上述对进口产品的超越,核心原因在于扫频OCT技术的突破和领先。进口产品升级较慢的原因,一方面在于技术升级后可能不匹配原有的数据库和算法系统,另一方面在于欧美客户群体集中于眼科私人诊所市场,预算偏紧,而扫频OCT成本较高。这些因素给予了国产产品弯道超车的机会。

 

● 光学生物测量仪:与进口的差距在缩短,但院内缺乏弯道超车的路径

 

从NMPA批准层面看,国产光学生物测量仪数量占比高达81.2%。截至2025年2月7日,累计有32款光学生物测量仪获得NMPA批准,其中国产产品26款,进口产品6款,国产占比高达81.2%,充分彰显了国产在市场准入环节的强大竞争力。

 

b3f58be2c5613c75843e10709282da1.png获得NMPA批准的光学生物测量仪

 

但在传统医疗市场,国产产品市占率较低,多因产品性能受限。动脉智库调研发现,近视防控领域的生物测量仪在下沉市场空间较大,但该领域技术壁垒与竞争门槛不高,国产厂商间竞争激烈,多以价格战为主。目前,国产光学生物测量仪参数普遍仅能满足近视防控需求,精度欠佳,不过在便携性和成本方面有一定优势。而能满足严肃医疗场景高精度、高稳定性、高重复性要求的国产产品极为稀缺。

 

此前,高端光学生物测量仪市场长期被蔡司 Master 系列等进口品牌占据,其中 IOLMaster 700 系列产品上市十年,市占率优势显著。随着白内障手术进入屈光性时代,临床对术前、术中、术后各环节要求提高,光学生物测量仪需具备更高测量精度与稳定性。

 

而现在,国产已实现技术突围,部分产品已展现出了超越进口的性能指标,显著提升了国产设备在高端市场的临床价值。

 

● 超广角眼底相机:国产获批激增,有望后来居上

 

眼底病检查设备正呈现出从常规小角度成像向超广角成像拓展、从光学向激光相机升级、从单模态检测向多模态和全模态检测发展的趋势。这一趋势不仅在眼科OCT板块充分展现,在眼底相机领域亦体现得淋漓尽致。受此驱动,眼底相机领域正加速从普通眼底相机的红海竞争向超广角眼底相机的蓝海市场迈进。

 

图片

获得NMPA批准的超广角眼底相机

 

产品性能方面,进口产品呈现出了技术分化特征,均还不能完美兼顾成像范围和色彩还原度。此外,多家国内企业将超广角眼底相机作为重点产品在布局,预计未来五年内,国产有望超越进口,实现充分国产化。

 

● 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首创直接测量刚量/模量技术,国产即将上市

 

尽管眼压计已经在临床应用多年,但真实眼压测量仍是临床的一大痛点。越来越多学者认识到角膜的生物力学性质是影响真实眼压测量的核心因素。传统眼压计由于技术原理限制,只能采用理想化的统一假设条件,无法考虑角膜生物力学的个体差异性,导致测量结果存在系统性的误差。

 

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通过分析不同患者的角膜生物力学特性,修正眼压计算,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可靠的眼压检测方法。

 

曾有2款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上市,分别是美国Reichert推出的Ocular Response Analyzer(ORA)和德国欧科路推出的Corvis ST,其中ORA已退市,暂无国产产品上市。

 

677efb1b3c0c5eb5dad1afc8726be08.png全球范围内的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

 

● 连续眼压监测:临床需求亟待满足,国产设备已实现24小时居家自动监测

 

临床早已意识到连续眼压监测的必要性,但由于缺乏理想的产品,只能使用传统单点眼压计,通过“多次单点测试”的方式,每间隔2-3小时测量一次,形成眼压图谱,反映24小时的眼压波动情况。但这种方式眼压测量点太少,难以确保捕捉到眼压峰值,无法完整呈现眼压的波动全貌。

 

此外,该方式要求患者住院,且夜间需多次唤醒患者进行测量。一方面,患者依从性低,另一方面,这对医院资源需求极大,包括医护人手和床位等,能够开展该项测试的医院数量极小。所以,传统方法难以契合临床对于连续眼压监测的需求。

 

根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有数款连续眼压监测系统在研。

 4ca306f717e8b495daf863120ce81ad.png

连续眼压监测系统盘点

 

经过梳理发现,各家企业的产品在产品原理、技术思路上呈现出多样化路径。比如,在使用方式上,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两大类。多数患者对侵入式产品接受程度较低,此类产品仅适用于手术患者。非侵入式产品主要通过角膜接触镜的形式实现,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光学、压电、谐振频率三个技术方向。其中,谐振频率采用无线传输,线圈设计更为简易,成本低,舒适度好,有机会成为眼压监测系统主流技术路径。

 

● 眼科手术显微镜:国产注册证数量领先,但与进口存在技术代际差异

 

当前,眼科手术显微镜市场呈现出高度的进口垄断态势,蔡司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超过70%,但进口高度垄断的根源并非市场准入障碍。

 

截至2025年2月7日,除开拓普康和蔡司的国产产品,累计有14款国产眼科手术显微镜获得NMPA批准,与进口产品数量相当。早在2015年就有国产产品获得批准,但受限于光学成像技术、设备稳定性、操作精细化程度等核心性能上的差距,近年来国产在临床的渗透率未见明显提升,始终未能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可。

 

8868ba24a3821d8f74c6eae591c081b.png获得NMPA批准的眼科手术显微镜产品

 

眼科手术显微镜历经多轮技术革新,可划分为多个层级,其功能从最初单纯满足手术放大观察需求,逐步迭代至既能提供清晰影像,也能实现记录功能的综合手术平台设备。

 

0d4f477a888e5ccf1158f73604b5f73.png眼科手术显微镜经历了多次迭代

 

动脉智库对国产眼科手术显微镜产品性能进行梳理,并结合临床调研后发现,仅是在基础层级,国产的光学照明、机械性能与进口产品都存在极大差距,光学系统的清晰度与分辨率不足,无法满足眼底手术需求,难以在高端市场进行竞争,充分反映出眼科手术显微镜技术研发的高难度。

 

不过,近年有中国企业正在打破行业僵局,推出了数字化全息扫频OCT术中导航显微镜。展望未来,眼科手术显微镜市场将呈现国产与进口产品长期竞争的态势。

 

● 超乳玻切一体机:进口市场份额超90%,国产稳步推进

 

玻切机技术瓶颈尤为突出,还没有国产超乳玻切一体机获批上市。从技术组成来看,超乳玻切一体机由超乳系统、玻切头和玻切机三个核心部分构成。超乳系统和玻切头技术难度相对较低,在国产化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然而,玻切机的技术难度极大,成为了阻碍超乳玻切一体机国产化的关键障碍,尚无国产玻切机产品获得NMPA批准。

 

f420f50e43c9b7fcf10f272f0e31df6.png超乳玻切一体机及相关产品NMPA批准情况

 

当前市场上,进口产品在核心参数方面展现出了明显优势,占据了全球超过90%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国产超乳玻切一体机普遍处于研发早期阶段,参数性能信息比较匮乏。

03

未来趋势:企业多维布局与政策优化协同共进

 

 

国产高端眼科设备行业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未来趋势如何,国产替代能否进一步深入,将取决于产品战略、技术创新、品牌战略、政策引导等多方面因素。

 

● 全品类布局

 

全品类布局正在成为高端眼科设备企业的必然选择。

 

相较于其他科室,眼科的产业规模较小,但需求复杂,设备种类繁多,且单个设备的市场体量有限,难以凭借单一产品实现大规模的营收。因此,布局较为齐全的高端眼科设备产品线,对企业构筑竞争优势有重要意义,更是支撑龙头公司达到可观收入体量的关键所在。

 

● 关注更多高需潜力产品

 

一些极具潜力的高端眼科设备有望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值得企业重点关注,包括眼科手术机器人、眼球震颤电刺激器等。

 

其中,眼科手术机器人应用广泛,当下众多企业将眼底病方向作为优先发展方向。此外,在科研实验领域,眼内注射给药这一操作,特别是聚焦于视网膜下注射以及脉络膜上腔注射基因药物与细胞(细胞疗法)这类精细且前沿的给药方式,也是眼科手术机器人极具挖掘潜力的应用场景之一。

 

眼球震颤神经刺激器则是用于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借助神经调控技术,有效抑制异常神经冲动,从根源上解决震颤问题,在中国市场预计将有20-40亿元的市场空间。

 

● 建立长期的品牌与市场战略

 

尽管多个国产高端眼科设备的性能正在提升,已能与进口产品媲美,但不可忽视的是,国产的品牌力和市场认可度与进口产品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海外品牌在国内市场精耕细作多年,每年在市场投入方面的力度也远超国产品牌,积累了极高的品牌知名度。未来,国产企业需要树立长期的品牌建设战略。

 

● 坚定出海

 

出海是国产高端眼科医疗设备可观的增量市场。凭借优异的产品性能和品控力,国产眼科OCT正在快速获得海外市场认可,国产超广角眼底相机等产品也已经出海。

 

目前头部企业重点瞄准老龄化程度高、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而非如其他医疗器械那样选择第三世界国家,采用低价策略与进口产品差异化竞争。一方面是国产头部眼科OCT的产品价值并非体现在价格低廉上,而是技术创新带来的高附加值,有足够的技术底气在高端市场与进口产品竞争,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对眼科诊断和治疗设备的需求持续增长,市场广阔。

 

以上为白皮书内容节选,报告整体框架如下:

 

 

第一章 2024年回顾:融资活跃,产品爆发,国产高端眼科设备成绩斐然

1.1 眼科设备融资相对活跃,亿元级融资占比超50%

1.2 121款产品获批,多个产品领域国产获批数量超进口

 

第二章 各品类产品力深度剖析,头部品牌已实现性能、商业化、出海多重突破

2.1 眼科OCT:技术弯道超车,国产市占率已超50%

2.2 光学生物测量仪:与进口的差距在缩短,但院内缺乏弯道超车的路径

2.3 超广角眼底相机:国产获批激增,有望后来居上

2.4 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首创直接测量刚量/模量技术,国产即将上市

2.5 连续眼压监测:临床需求亟待满足,国产设备已实现24小时居家自动监测

2.6 眼科手术显微镜:国产注册证数量领先,但与进口存在技术代际差异

2.7 全飞秒激光:已有国产进入临床试验,实现国产替代周期漫长

2.8 超乳玻切一体机:进口市场份额超90%,国产稳步推进

 

第三章 未来趋势:企业多维布局与政策优化协同共进

3.1 企业:产品、品牌、市场、出海多维战略,构筑长期竞争力

3.2 政策监管:利好政策不断,需进一步完善标准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