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接连吃下两波红利后,“AI+生物制造”企业增速喜人。
其中华大智造从2月5日至2月14日收盘,从每股43元涨至70.03元,总市值来到291亿,十天不到,市值增加108亿。
图片
背后虽有2月4日因美纳被列入 “不可靠实体清单”,华大智造有望成为“鲸落”最大受益者的原因,后续AI浪潮的助力也不容小觑。
生物制造领域,也将迎来自己的“DeepSeek时刻”了吗?

 

华大智造 全面拥抱AI
2月10日,风口浪尖之上的华大智造宣布“将AI人工智能技术全面融入生命科技工具领域”。
当日,其发布了一套实验室智能自动化GLI业务(Generative Lab Intelligence,以下简称“GLI业务”),旨在为基因测序仪这个“心脏”,搭上AI大脑和智能自动化四肢。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在介绍中华大智造提及了该业务将提供AI助力的"Design - Build - Test - Learn"全流程闭环解决方案,这与合成生物学的DBTL核心策略高度相似。
该业务本质是对原有“实验室自动化业务”的升级,已在多组学、分子育种、抗体筛选、生物制药、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多个领域赋能50+行业用户。
在2024年,华大智造还发布了αLab Studio,这是生命科学领域全球首个实现AI与实验室自动化融合的智能实验室管理平台,引入了LLM大模型。

图片

根据早期试用用户反馈,αLab Studio将实验设计时间缩短了40%,实验脚本编写时间减少60%,显著简化了科研实验流程。

 

AI+生物制造 还有哪些企业?

 

而在生物制造产业的中下游,也有众多企业在AI+生物制造方向发力,其中蛋白质设计、代谢途径优化、发酵智能控制是三个最热门的方向。
早在2021年,上市药企健康元就与腾讯量子实验室战略合作,推进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在微生物合成生物学研究的应用。
2023年,被誉为“长链二元酸之王”的凯赛生物战略投资了AI+蛋白质明星企业分子之心,合作开发AI蛋白质优化设计平台MoleculeOS和多模态大模型NewOrigin。

图片

双方已在一项关键蛋白质优化项目上取得成果,相对于野生菌,人工智能设计的一个重要酶蛋白结构使菌种产率提高了5倍
合成生物上市龙头嘉必优也有AI+合成生物平台,能利用AI完成合成生物学模式菌株的基因及代谢相关性知识图谱构建,还具备自微调训练的小型AIGC。

图片

除此之外,华恒生物、华熙生物也在各类场合中提出将积极探寻AI相关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