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学术
中国科学院,最新Nature
7月23日
3000余人追踪35年!JAMA子刊(14.1):心血管病发前12年身体活动已下滑,发病后运动量暴跌78%
在当今社会,心血管疾病(CVD)早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而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健康威胁之一。
271种MDPI和Frontiers期刊被降为0级!| 附名单
芬兰出版论坛(JUFO)宣布了一项重磅决策:从2025年起,271种期刊,包括MDPI和Frontiers的众多刊物,将被降级至“0级”,即不满足基本学术标准。
基金委:面上资助率大幅度下降,值得高度重视;青基资助率逐年下降,“马太效应”明显,需进一步扩大资助规模
今日(7月25日),国自然基金委公开了2024年度部门决算
向壁虎偷师“贴地飞行”神功?Adv. Mater.: 仿壁虎脚的软树枝颗粒,让膀胱癌药物告别“短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并调动免疫
在癌症治疗这条不断求索的道路上,如何精准、高效地将药物送达病灶,一直是科研人员攻克的重点难题。
打破校史:浙江师范大学,首次第一单位发Nature!
当地时间7月23日
华人学者最新Cell(42.5):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抗癌药显奇效!两款“老药”联合新用,有望恢复记忆力,逆转疾病多细胞病变
阿尔茨海默病(AD)一直被称为“最难攻克的医学堡垒”之一。近20年来,相关药物研发失败率高达98%,几乎成了新药的“滑铁卢”。
作者仅4人,博士生一作,南京大学唯一单位发Science
鉴于含氮杂环化合物在生物活性分子中的普遍存在
为何乐观者总“所见略同”?悲观者却“思绪万千”?PNAS(9.4):想象未来时,乐观者神经活动整齐划一,悲观者却缺乏统一性
在这个节奏越来越快、压力也越来越大的时代,乐观成了一种格外稀缺却又无比珍贵的心理特质。
30年争议被破解?Nature子刊:这种微量营养素是维持良好认知的关键,但超过这一剂量反伤脑
在过去的30年里,铜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的地位一直颇为“纠结”:它一方面是维持脑功能不可或缺的微量营养素,缺乏会影响神经递质合成、加速认知滑坡
中文署名,作者仅2人,中国长城登上顶刊封面
转座子(Transposable Elements)是基因组中可移动的 DNA 序列,被称为「跳跃基因」,其活动驱动基因组进化,但也可能引发基因突变。
中科院分区表负责人Nature发文回应质疑:中国期刊评级体系经得起检验!
7 月 15 日
睡觉该留盏灯吗?多项研究:夜间开灯睡觉,心脏病风险飙升56%;胰岛素抵抗涨15%
你是不是有的时候会这么想:关灯躺平,美美入睡?不存在的。我上了一天班,做了一天作业,晚上报复性玩一下手机不过分吧。
手机放胸口2分钟能发现心脏病?JACC子刊(11.8):准确率达89%!内置的陀螺仪和加速度计,能捕捉心肌“解旋”迟滞的警报
如今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通勤地铁里,它陪我们刷视频;餐桌前,它帮我们拍下诱人美食。
重磅:国自然2024年度报告出炉!申请40.39万项,立项5.49万项,41项杰青延续资助,9项执行较差
近日,基金委网站公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4年度报告》电子版,据报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4年共接收2502个依托单位的40.39万项申请
Cell重磅:破译运动抗衰密码,确定首个“运动模拟物”!
北京时间2025年6月25日23时
吃冷饮太急,大脑会“结冰”?Cephalalgia(4.6): 超半数成年人中过招,出现剧痛感,男女间无差异;得靠“慢吃”预防
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猛地咬进一大口冰淇淋,或者一口气猛灌冷饮,下一秒就感到“脑壳一紧”,前额忽然一阵尖锐剧痛,身体也变得僵硬——仿佛脑袋被瞬间冷冻。
每天一杯咖啡,肝纤维化风险降三成?公共数据库挖出的护肝新发现!
咖啡,当代打工人的“续命神器”。除了提神醒脑,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它对健康的潜在益处,尤其是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饭吃太晚,拉高血糖又增肥?柳叶刀子刊(10.8): 吃饭时间,不仅关乎习惯,还受到遗传影响;把吃饭时间提前,或降低糖尿病风险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吃得健康不仅是“吃什么”,还越来越关乎“什么时候吃”。近期
【公共数据库挖掘】牙线竟含“永久化学物”?6千人大数据揭秘真相!更揭示科研新捷径
利用公共数据库发现牙线使用与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的复杂关系,看懂“挖数据”发文的黄金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