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药说药
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是多少?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2020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2和第5位
ADC的迭代史
前言抗体偶联药物(ADCs)在过去10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ADC是一种通过一个合理构建的连接子将细胞毒性小分子药物偶联到单克隆抗体上的复合物
百利药业:PD-L1/4-1BB/CD3/CD19四抗进军自免赛道 ,是否可行?
▎追溯2024年12月20日,百利药业GNC-038注射液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得NMPA默示许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ADC生物偶联技术的研究进展
前言临床成功的ADCs的设计不仅取决于有效载荷的效力及其附着点、连接子的稳定性和有效的药物释放,而且还取决于抗体和生物偶联技术的选择。
基于NK细胞的癌症治疗
1前言自然杀伤(NK)细胞是起源于淋巴的细胞毒性先天免疫细胞。1973年,人们发现了一种非T非B淋巴细胞亚群可有效杀死被抗体识别的细胞
药物研发两大策略:以药找靶 vs 以靶找药,你选哪一个?
我们知道,“以药找靶”和“以靶找药”是药物研发领域的两种策略,分别代表了药物发现的两种基本思路。它们各有特点,且在不同的研究阶段和实际应用中有所区别。
ADC连接子的最新研究进展
前言由于有效载荷、连接子和偶联方法的改进,抗体偶联药物(ADC)的发展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显著进展。
肿瘤免疫治疗的进化史
1细胞因子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早期发现是细胞因子的作用。细胞因子治疗有着辉煌的过去,它是最早的被FDA批准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药物,譬如
ADC有效载荷的研究前沿
前言抗体偶联药物(ADC)是由靶向特异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与小分子细胞毒性药物通过连接子链接而成,兼具传统小分子化疗的强大杀伤效应及抗体药物的肿瘤靶向性。
一文掌握!目前已经上市的抗体偶联药物(ADC)有哪些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s,ADC)是一种新型靶向抗肿瘤治疗药物。
更长效、可停药,礼来AD疗法Donanemab在中国获批
又一款阿尔茨海默病(AD)治疗药物在中国获批上市。今天(12月18日),礼来宣布,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记能达®(Donanemab,多奈单抗注射液
肿瘤及其微环境中的内质网应激信号
前言内质网(ER)是分泌和跨膜蛋白合成、折叠和修饰的中心细胞器。ER中的蛋白质处理、修饰和折叠是决定细胞功能、命运和生存的严格调控过程。
肿瘤源性外泌体:PD-1/PD-L1耐药的关键因素
前言近年来,免疫疗法改变了癌症的治疗模式,抗PD-1/PD-L1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癌症治疗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大大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
γδT细胞的抗肿瘤免疫治疗
前言目前,免疫治疗已经成为除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外的抗肿瘤治疗的第四大支柱,其中基于T细胞的免疫治疗是一种有效的癌症治疗策略。
2024年FDA批准的重磅小分子药物
2024年是药物发现的非凡一年,FDA批准的小分子药物中有21种推动了创新的边界,解决了一些最关键的医学挑战(图1)。
CAR-T细胞治疗的挑战
前言化疗、放疗和外科手术是最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但它们的疗效较低,副作用严重。因此,在过去的十年中,研究人员已经开发了新的策略,从而实现疾病的完全缓解。
神经肿瘤微环境的精准干预策略
前言神经元除了作为中枢神经系统(CNS)传递的作用外,还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来指导组织生长、维护、功能和分化。
肺癌免疫治疗​10年回顾(2015-2024)
肺癌免疫治疗10年回顾(2015-2024):曾记否,最早的肺癌后线治疗(Checmate 017/057研究)
生物制药,正在走出并购“大低谷”
从资本市场的很多方面来看,2024年与2023年非常相似。援引石丰昕汇总经理韩风金近期在医博会上分享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中国的并购事件同比下降约3%
免疫细胞中的PD-1:免疫正常化的关键靶标
前言PD-1是一种在几种免疫细胞表面表达的关键免疫抑制分子。作为一种免疫检查点,PD-1在平衡免疫激活和防止过度自身免疫引起的自我损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