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网
以缝合方式实现PFO治疗,聚芯医疗为3亿卵圆孔未闭患者心脏补“洞”
在中国,几乎每4人中便有一位患有卵圆孔不完全闭合。[1]心脏作为人体的泵血中枢,拥有四个心腔。
一次导管即可获得血管形态学与功能学信息,博动医学重构IVUS价值
近年来,FFR(血流储备分数)与IVUS(血管内超声)在心血管疾病诊断方面的技术进展显著。
峰郅医疗完成Pre-A轮融资,引领外周血管介入创新解决方案
苏州峰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峰郅医疗”)近日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元明新兆源基金独家投资,融资资金将用于其首个产品Sperstent®外周点状支架的临床推进以及后续创新管线的持续研发工作。
聚焦微创医疗器械上游,鑫泽源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
近日,微创医疗器械供应链平台企业杭州鑫泽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鑫泽源”)宣布成功完成超亿元的B轮融资。
被强生收购,与百济、浙江医药达成合作,这家新药先锋如何创新合成生物学?
合成生物学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潜力,引领着生物技术领域的新浪潮。
测序读长达25000碱基,准确性达99.9%之后,PacBio如何开启下一步破局?
解密生命运作的本质一直是全球科学家的目标。生物学研究的复杂性要求研究人员不仅需要考虑单个基因或遗传模式,还要考虑生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基因组)及其更多的功能,由此对基因测序技术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
26年两度更名,构筑14大技术平台,合成生物学巨头走上转型之路
合成生物学正以其革命性的理念和方法,引领着医疗健康行业的未来。
批量收购德企,中国械企赢麻了!
7月1日,心脉医疗宣布拟使用6500万美元收购欧洲医疗器械公司Optimum Medical。
掘金眼视光蓝海市场,萌鹰眼科如何打造一站式眼健康综合管理生态?
对当下的中国人来说,保护视力已经刻不容缓!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已经多达6亿,其中,小学生近视率已接近40%,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70%,并有逐年递增趋势。
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和祐医院正式开业!这家智慧医院牛在哪?
从国家卫健委提出建设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信息系统,到如今医院和信息企业着手重构并建设智慧医院,数年深耕,智慧医院已由过去从技术和结果推导出来的抽象概念,逐步演进为具体且层次丰富的体系。
这一医疗出海热土,被严重低估!
“不出海,就出局!”在今年举办的多个行业论坛上,不少医疗企业高管发出如此慨叹。
鹍远生物获国资过亿元战略投资,加速推动癌症早筛商业化进程
2024年7月5日,江苏鹍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鹍远生物”)宣布,公司已完成过亿元战略融资。
小核酸上游原料获美国FDA批文、荣膺2024年度最优原料供应商,科泽永欣用新型递送系统解决小核酸原料难题
近日,上海科泽永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科泽永欣”)宣布其小核酸上游原料成功获得美国FDA DMF备案。
国内首例!浙大二院王建安院士团队成功完成国产经皮左心搏动泵支持下高风险PCI手术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采用由杭州晟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晟视科技”)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介入式左心搏动泵,成功实施首例国产经皮左心室搏动泵支持下的高风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High-risk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HR-PCI)。
大额BD不断,日本药企开始紧盯中国创新药
近期,国内小分子肿瘤药迎来了史上最大一笔BD交易。6月14日,亚盛医药与武田制药就奥雷巴替尼达成独家许可协议,亚盛医药将收到“1亿美元选择权付款+最高约12亿美元潜在选择权&里程碑付款+双位数比例特许权使用费”。
推动下一代全栈生物设计工具革新,Asimov加速哺乳动物基因编程革命
合成生物学可谓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新兴前沿交叉学科之一。作为一项综合了科学与工程的崭新的生物技术,合成生物学借助生命体高效的代谢系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改造生命体以设计合成,使得在生物体内定向、高效组装物质和材料逐步成为可能,该技术应用于生物材料、生物燃料、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爱信智耀用AI赋能免疫疾病的新靶点发现,积极推进自研First-in-Class新药项目
近年来,AI制药风再起,产业发展备受资本市场关注。微软、谷歌、英伟达等科技巨头们正在将生物技术视为AI的下一个前沿领域。
山城有家管制瓶龙头,年营收超9亿,合作企业超700家
日前,重庆正川医药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川股份)发布公告《重庆正川医药包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2024年跟踪评级报告》。
成立神经科学研究院,发起“学时助医项目”,同心智医助力神经科学领域揭开新篇章
神经科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方面,人体大脑作为重要器官复杂程度极高。
如今的医疗IT上市公司,市值已不足百亿
前段时间的年报,医疗IT行业的答卷比想象中要乐观。开源节流之下,卫宁健康、东软集团(医疗业务部分)、创业慧康、三家头部IT企业营收仍有升势;东华软件、嘉和美康虽未增长,但下跌幅度也在3%以内;连亏数年的易联众也在2023年实现营收利润双向增长,挂上ST后首次扭亏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