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网
80%落地率,深圳光明区用5年“卷”疯合成生物学
近日,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在深圳光明区正式启动建设,这是我国生物制造领域首个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建成之后,将推动生物制造产业在光明区做大做强。
慧观生物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加速生命科学高端显微仪器国产化
近日,高端生物医学影像技术提供商武汉慧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慧观生物”)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如何用三年成长为冲击波球囊全球明星企业?专访FastWave联合创始人JC Sun
4月5日,强生公司(JNJ)和Shockwave Medical共同宣布,强生将以每股335美元的现金收购Shockwave所有流通股,相当于约13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48亿)。
中医药,拒绝不了大模型
从2024年众多新品面世的热闹程度来看,大模型的激烈竞争,已经卷到了中医药。
蒲公英医药创投投资英诺迈博,打造蛋白质组学驱动的AI制药工具平台与先进双抗ADC管线
英诺迈博生物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简称“英诺迈博”)完成了蒲公英(深圳)医药创投的天使+轮融资。
从7000美元降到2000美元/公斤!NovoNutrient用二氧化碳撬动23亿美元类胡萝卜素市场
"全球水产饲料生产商、尤其是中国饲料公司,几年前就一再强调,比起饲料营养的来源,他们更加关注新型替代产品的价格是否与传统饲料价格相当,一旦价格持平,就会立即改用新型合成饲料。
合作Codexis,可合成400nt单链寡核苷酸,这家企业如何创新酶促DNA合成技术
DNA合成技术,是合成生物学的关键使能技术之一,为合成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提供了原料基础。
斥资100亿,美的建了一所超级医院!
2024年6月,顺德和祐医院终于走到了正式运营阶段。这是国内首家配置了质子重离子粒子中心医院的非营利性三甲医院,亦在建立初期引入了支持AI、大数据应用、适配智慧医院建设等新一代架构。
零部件国产化率超95%,苏州国产液相色谱龙头把产品卖到全球45国
中国第一支商品化色谱柱、第一台商品化液相色谱仪、第一台商品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第一台商品化四元低压系统液相色谱仪……拿下多个“中国第一”的依利特,还是国内唯一兼具色谱仪器和色谱耗材批量化生产经验的企业。
中国CGM市场,再迎一位有力竞争者
2024年,CGM依然发展火热。据共研产业咨询,2023年,中国CGM市场规模同比增长了55.4%,预计2024年,中国CGM市场规模将同比增长49%。
海思盖德完成新一轮融资,布局青光眼诊疗全场景解决方案
国内青光眼创新医疗器械龙头企业——海思盖德(苏州)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思盖德”)于近期完成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海创新资本领投,苏州工业园区科创基金跟投。
未磁科技全球首个128通道无液氦脑磁图仪获批上市,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
未磁科技自主研发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全球首个128通道无液氦脑磁图仪Marvel MEG®(京械注准20242070378)成功获批上市,该产品是全球最高通道数的无液氦脑磁图仪。
收购默克管线、谷歌连续押注,这家企业如何用合成生物学加速新药研发?
当下,合成生物学发展势如破竹,不断掀起市场热潮。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500多个机构资助合成生物学研究。
Neuralink前总裁创业,收购上市独角兽,主打“基因疗法+视觉脑机接口”
从猕猴实验,到2024年7月Neuralink即将迎来第二例人体试验,我们正在频频经历脑机接口所创造的历史时刻。
临床需求驱动,新技术萌芽破土,血液净化设备创新发展报告(2023)正式出版!
血液净化行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创新才是行业发展真正的捷径。
百亿小赛道撬动千亿大产业,酶技术引领绿色制药
近年来,药物生产朝着缩短开发时间、降低成本的方向前进,因而行业都在探索更加高效的生产方法,产业升级向着精细化化工发展。
细胞重编程公司夏同生物获得知名上市公司旗下基金投资,黎曼猜想担任本次融资独家财务顾问
创始人融资回顾回顾本次融资历程,夏同生物创始人郭莹博士说道:“本次融资在生物医药融资寒冬的大背景下,还能如此迅速高效的完成,这和与黎曼猜想的密切合作密不可分。
营收增长86%+七大券商增持,这家AI企业为啥这么牛
有这样一家医疗AI企业最近火了!这一家企业的股票连续大涨31%(截至7月16日),并在近日得到众多华尔街分析师的点名增持。
思德慧医:“全球首款”手机胶囊胃镜,打造胃部疾病普筛的一站式创新解决方案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较为常见的癌症之一,尤其在亚洲地区发病率较高。
从材料源头破局产品挑战,净涵新材料加速医疗器械国产替代
回溯历史长河,我们不难发现,医疗设备的每一次革新与问世,其深层次的驱动力往往源自材料科学及材料技术的飞跃。